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兽药技术 » 新药研发 » 正文

中药博落回的研究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25  来源:- 未知来源 -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762
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Bocconia cordata])系罌粟科博落回属多年生植物,又名号筒杆、山梧桐、三钱三、勃勒回、山号筒等,其味辛、苦,性温,有大毒。功用解毒、消肿、杀虫。近代药理研究表明,博落回主要有效成分为血根碱(sanguinarine)和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对治疗多种炎症有效,国外报道,博落回所含的生物碱能抑制肿瘤细胞。笔者就国内外博落回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博落回在兽医临床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主要成分及提取工艺的研究、鉴定与含量测定
(一)主要成分
国内外研究表明博落回含有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protopine)、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β-别隐品碱(β-allocryptopine)、博落回碱(bocconoline)即白屈菜玉红碱(chelirobine)、血根春碱(sanguirtrine)、氧化血根碱(oxysanguinarine)、去氧华紫堇碱(dehydroeicanthifoline)、博落回林碱(bocconoline)以及小檗碱(berberine)、黄连碱(coptisine)、沙明碱(corysamine)、A碱、B碱、C碱等多种异喹啉衍生物碱。小果博落回含有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别隐品碱及博落回碱。
(二)博落回的提取工艺
王欣等运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A)、液固比(B)和超声时间(C)3个因素对博落回生物碱提取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D101大孔树脂对粗提液中生物碱的吸附和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A3B1C3,即用9倍量的90%的乙醇超声提取45分钟。D101大孔树脂能从博落回的pH2~3的盐酸提取液中以游离碱形式全部吸附其生物碱,分别采用50%乙醇和丙酮洗脱能有效地将极性和弱极性生物碱分离开来。
王祥云等探讨了博落回中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方法:用酸水浸提,提取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将吸附了生物碱的阳离子树脂洗至中性,放入索氏提取器中,酸化后用混合有机溶剂提取。方法的可行性用小檗碱进行验证。提取所得的总生物碱用HPLC-MS进行分析。结果,与文献中常用的碱性条件下的索氏提取法相比,在酸性条件下用混合有机溶剂进行提取,所得的生物碱成分较多,所以此方法不仅适用博落回中总生物碱的提取,也可用于其他药用植物总生物碱的提取。
毛鹏等分别以氯仿、甲醇和工业乙醇为溶剂,对博落回全草中的生物碱进行超声萃取,然后采用3种不同的萃取工艺对各粗提取物中的生物碱进行初步分离。通过对各粗提物和萃取物的提取率与生物碱的比较分析,确定出博落回总碱的最佳提取和分离工艺。其最佳工艺为:工业乙醇超声提取,浸膏溶于正丁醇/水(V/V 1∶1)的混合溶液,并用正丁醇萃取。然后将正丁醇浸膏溶于氯仿/水(V/V 1∶1)混合溶液,调pH至10~11,再用氯仿萃取脂溶性总碱。此后,将水相调pH至中性再用正丁醇萃取水溶性总碱,总生物碱提取率可达3.1%。
(三)主要成分的鉴定与含量测定
秦海林等采用规范化的程序获取6个不同来源小果博落回样品的对照物质(CSPD)及其1HNMR图谱;从小果博落回CSPD中分得6个单体成分,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二氢血根碱(1)、二氢白屈菜红碱(2)、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3)、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4)、齐墩果酸(5)和原阿片碱(6)。通过各单体化合物的1H NMR图谱与CSPD的1H NMR图谱的对比研究,实现了小果博落回的1H NMR指纹图的解析。
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来源的小果博落回样品,其1HNMR指纹图有很好的重现性和高度的特征性,并主要显示以上生物碱类成分的特征共振信号,可做为其基源鉴定的参考。安彩贤等测定小果博落回中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的方法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25:75),检测波长:270纳米,流速1.0毫升/分钟。结果:白屈菜红碱、血根碱的回收率分别为90.2,92.8;RSD分别为1.5,2.4。结论:为测定小果博落回中生物碱含量提供了准确、灵敏、可靠的分析方法。
二、博落回的毒性
吴茂旺等应用博落回水煎液对大鼠经口急性染毒,经组织病理学和重要脏器电镜检查及血清生化检测。结果博落回对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9.5克/公斤,染毒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增高;心电图(EKG)表现异常;肝、脾、肾脏器系数减小。光镜下中毒大鼠心、脑、肝、肾等器官呈瘀血、出血性改变;电镜下中毒大鼠心、脑、肝、肾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核膜等膜性结构被破坏。结论:博落回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或靶组织是心、脑、肝、肾,病变特点为受累脏器瘀血、出血性变;毒作用的主要机理是对线粒体、内质网和核膜等膜性结构的破坏。
博落回所含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从中提取的乙氧基血根碱与乙氧基白屈菜红碱的盐酸盐水溶液腹腔注射小白鼠,安全剂量为5毫克/公斤,半数致死量为18毫克/公斤,最大致死量为22.5毫克/公斤。博落回酊剂对家兔灌胃行急性试验,27毫升(1克/毫升)可致家兔死亡。博落回生物碱硫酸盐对昆明系小鼠的急性毒性为:水溶液LD50=900毫克/公斤,水混悬液LD50=1043毫克/公斤,均属低毒级,对Wistar大鼠亚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主要为肝,长时间或大剂量接毒引起肝细胞变形、增生,使雄性动物肝/体比明显增高,而血清谷-丙转氨酶下降。博落回中毒可引起心律失常及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小白鼠灌胃口服博落回粉混悬液的急性实验结果显示,其安全性高,最大耐受量为300倍,安全限度大于100倍。12周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博落回高低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清蛋白等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大鼠死亡。
三、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抗菌作用
博落回中生物碱是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本品水煎剂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及钩端螺旋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赵东亮等以20%的甲醇作溶剂,盐酸小檗碱及青霉素做对照,将博落回碱,盐酸血根碱,盐酸小檗碱配成9600微克/毫升的溶液,并测定了这三种物质对常见的5种细菌的抑菌效力(抑菌圈直径)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博落回碱等三种物质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力,其中盐酸血根碱具有很强的广谱抑菌作用。乙氧基血根碱与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在体外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比较敏感,其抑菌作用较黄连素强。白屈菜红碱、血根碱及博落回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叠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某些真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氧基血根碱在体外对钩端螺旋体也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二)杀虫作用
实验表明博落回有强大的杀阴道滴虫作用,在玻片上将滴虫与博落回浸膏相接触,滴虫立刻被全部杀死。博落回的醇提液对蛞蝓具有毒杀作用,水提液和醇提液均对蛞蝓有拒食和驱逐作用。此外,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及博落回碱还有杀线虫和防植物霉菌作用。
(三)杀蛆作用
博落回为民间常用的杀蛆青草药,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研究表明,博落回中生物碱可使蝇蛆先兴奋后麻痹而死,并能抑制蝇卵孵化。叶道年报道,博落回有强大的杀蛆作用,将博落回茎叶放入粪坑4~5天,茎叶腐烂后就能把蝇蛆全部杀死。
(四)改善肝功能、增强免疫力
动物实验证明博落回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对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功能均有刺激作用。对多种药物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博落回显示良好的改善肝脏功能的作用,可显著降低血清乳酸脱氨酶(LDH)水平,降低动物死亡率,提高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的比值,有效保护肝细胞膜,抑制肝脏纤维化。
(五)抗肿瘤作用
樊淑莲等实验证明博落回总生物碱对荷瘤动物(实体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博落回中生物碱对KB、P388、W256型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庞建新等观察博落回总碱(TAPP)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作用。方法:MTT法检测TAPP体外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抑瘤作用;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法检测TAPP对小鼠H22肝癌细胞、S180肿瘤细胞的体内抑瘤作用,测3次重复实验结果。结果TAPP在体外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可抑制Hep3B、H22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其对Hep3B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3次重复实验结果分别为3.04、3.98、2.98微克/毫升,对H22细胞则分别为2.89、2.21、2.34微克/毫升。体内实验表明,TAPP可抑制H22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在剂量为每天1、2、4毫克/公斤体重时,3次腹腔注射给药实验测得抑瘤率分别为18.6%、35.1%、44.9%,而以每天4毫克/公斤体重时口服给药抑瘤率则为7.9%;另外,TAPP可明显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存活时间,剂量为每天1、2、4毫克/公斤体重时静脉注射给药生命延长率3次重复结果平均分别为24.8%、48.9%、52.7%。结论TAPP在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六)其它作用
博落回所含白屈菜红碱有止咳、平喘、镇静作用,血根碱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还能加强心脏活动、刺激唾液分泌,并具有利尿、外周抗肾上腺素解交感作用,而原阿片碱、别隐品碱对豚鼠离体心脏表现为抑制作用。原阿片碱有收缩子宫作用。白屈菜碱对五型、十二型腺病毒和单纯性疱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四、博落回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一)在防治动物细菌性疾病中的应用
博落回注射液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仔猪黄白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已载入农业部96版《兽药质量标准》中。体外抑菌试验和兽医临床试验表明,博落回注射液对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为7.81ug.ml-1,治疗仔猪黄痢和白痢的总有效率达80%,并具有用量小、成本低等优点。饶茂阳等选用三棵针或十大功劳、博落回、草珊瑚、穿心莲、苦参等纯中草药为原料精制而成的禽痢净口服液,通过试验表明:其对常见的禽霍乱、鸡白痢、伤寒下痢等禽病有良好的治疗与预防效果,对追踪调查的2493只本地杂交鸡、鸭治愈率分别为93.9%、93.3%及94.7%,平均治愈率为93.9%。利用博落回提取的有效成分研制出博落回注射液,临床试验表明,本品对猪丹毒、仔猪下痢、肠炎、禽霍乱、禽下痢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在防治动物寄生虫性疾病中的应用
袁涛忠等实验结果表明,博落回对蝇蛆有杀灭作用,其作用物质是生物碱。用酸性乙醇提取法制得的博落回总生物碱对受试绒尾蝇蛆3龄蛆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48.75g.L-1,95%的可信区间为122.19g.L-1-180.94g.L-1。巩忠福等通过体外杀虫试验观察了博落回等19种植物甲醇粗提物对兔痒螨的杀灭活性。结果表明,含原植物50%的博落回、百部、橘皮、白鲜皮、苦楝皮、苦参、打破碗碗花等7种植物甲醇粗提物的水悬液均可在4小时内杀灭兔痒螨成虫,其中博落回和百部可在2小时内杀灭痒螨,其活性不低于2毫克/升的阿维菌素水溶液。
五、结语
博落回中含有大量的异喹啉衍生物碱,在抗菌、杀虫、杀蛆、改善肝脏功能、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已受到高度重视,但由于博落回成分较为复杂,且有一定的毒性,使博落回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随着高新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技术、膜分离技术等新仪器、新方法的应用,对植物中各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已达ng级,为博落回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技术保证。
此外,博落回野生资源丰富,在我国分布广泛且易于栽培。国外已利用其提取物开发出不少商品,建议国内科研单位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产品,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