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综合防治牛羊肝片吸虫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25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015
     肝片吸虫病(Fascioliasis)是一种严重危害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蠕虫病,又称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寄生在肝脏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是牛、羊的一种寄生虫病,它能导致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致使体重下降、消瘦,危害相当严重,尤其是绵羊,可引起大批死亡。
      一、病原
      肝片吸虫外观扁平,形如树叶,呈棕红色,长20~35毫米,宽8~13毫米。头端小,呈显著圆锥状,与相连处有明显的分界,后端较大,有时略尖。在头椎的前端有一口吸盘,直径约1.6毫米,在头椎之后有较小的腹吸盘,直径约1毫米。虫卵呈棕黄色,大小为130~150×63~90微米,内含有未发育的卵细胞。成虫(雌雄同体)寄生在宿主肝脏胆管中,在动物体内可生存3~5年,但大多数虫体经9~12个月后即离开肝脏,随粪排出。
      二、生活史
      本病的中间宿主为各种椎实螺,我国已证实的椎实螺有四种。虫卵在适宜的温度下孵化成毛蚴,毛蚴钻入螺体发育成尾蚴,尾蚴由螺体排出后,在水面植物叶上结囊成囊蚴。动物吞食含有囊蚴的植物或饮水后,囊蚴就在宿主的十二指肠内脱囊成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侵入肝脏而达胆管成长为成虫。
      三、流行特点
      此病呈地方性流行,本病多流行于夏、秋两季,但由于此时牛羊营养状况良好,所以通常不见症状表现,进入冬季以后,特别是春季牛羊营养状况不良时,临床状况便很快表现出来。本病分布广泛,有些地方感染率水牛达65%~95%、黄牛达55%~65%,且易浸水或地势较低的地区感染率更高,是牧区牛、羊病死的重要原因,人亦可被感染。
      四、临床症状 
      患病牛羊临床症状因虫体的寄生数量、宿主的体质、年龄、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羊只约有50条虫时就会出现明显症状;幼羊轻度感染即表现症状。急性型多发生于夏末秋初,慢性型多在冬、春季发生。
      急性型  多见于秋季,表现为精神沉郁,衰弱,易疲劳,被毛粗乱,食欲减少或废绝,腹胀,偶有腹泻,体温升高,很快出现贫血、黄疸和肝脏肿大等,重者多在数天内死亡。肝脏叩诊时,半浊音区扩大,敏感性增高,常常引起大批牛、羊特别是犊牛、幼羊死亡。
      慢性型  慢性病症最为常见,多见于耐过急性型或轻度感染后的病羊。病情发展很慢,一般在1~2个月后体温稍有升高,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或消失,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粪便呈黑褐色,肝肿大,并发生卡他性肠炎,贫血,黏膜苍白,眼睑及体躯下垂部位(如下颌、胸下、腹下等)发生水肿,被毛粗乱,无光泽,脆而易断,有局部脱毛现象;3~4个月后病情逐渐恶化,水肿更为严重,病畜更加消瘦,最后衰竭死亡。饲养管理条件改善后方可逐步恢复。怀孕母羊往往发生流产、产弱羔、死胎及产后瘫痪,病程较长的病羊最终因消瘦、衰竭而死亡。
      牛患肝片吸虫病的症状常呈慢性发展,虫体达到肝脏时常常不表现出症状。但随着虫体的生长,症状日渐显著。引起牛慢性消化不良,出现食欲不振或异嗜,下痢,周期性瘤胃臌胀,前胃弛缓,被毛无光,贫血、消瘦,皮肤干燥、毛粗乱、易脱落、眼睛发黄,最后出现颈下、胸下或腹部皮下水肿,常因衰弱无力倒地死亡。 
      五、剖检变化
      剖检变化主要见于肝脏,其次为肺脏,器官的病变程度因感染程度不同而表现各异。
      急性型  可见肝脏肿大、出血、质地很硬,胆囊肿胀,剪开胆囊可见充满着灰褐色的胆汁,内有柳叶状虫体;胆汁滞留,胆管扩大,管壁增厚,灰黄色的索状物出现于肝的表面,心肌苍白,肾脏苍白水肿,肝包膜有纤维素沉积,实质常见有2~5毫米长的暗红色索状物,挤压切面时,有污黄色的粘稠液体流出,液体中混杂有凝固的血液和少量幼虫。腹腔内积有血红色液体,因感染特别严重而死亡者,可见腹膜炎,有时腹腔内有大量出血,黏膜苍白。
      慢性型  可见肝实质萎缩,呈灰白色,表面不整齐,质地变硬,褪色,边缘钝圆,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胆管肥厚,扩张呈绳索样突出于肝脏表面,胆管内膜粗糙,有磷酸盐沉积,胆管内充满虫体和污浊的棕褐色液体。胸腹腔及心包内有积液,后期肺的某些部分有局限性的硬固结节,大如胡桃到鸡蛋,其内容物为暗褐色的半液状物质,往往含有1~2条活的或半分解状态的虫体,结节的包囊为钙化结缔组织,肺表面的颜色正常。
      六、实验室诊断
      确诊必须采用粪便检查法,较好的方法是虫卵漂浮沉淀法,取3克粪便样品放在玻璃杯内,注满比重为1:2的饱和盐水,用玻璃棒仔细搅拌均匀,将混悬液静止15~20分钟,除去浮于表面的粪渣,并用吸管吸取或倒掉上清液,在杯底剩留20~30毫升沉渣,然后向沉渣中加水至满杯,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用纱布或直径为0.25毫米的金属筛,对混悬液进行过滤,滤液静止5分钟,从杯中吸取上清液,至底部剩余15~20毫升沉渣,然后将沉渣移注于锥形小杯,再用少量水洗涤玻璃杯,并将洗液加入小杯,将混悬液在锥形小杯中静置3~5秒,再吸取上清夜,如此反复操作三次。将沉渣移于载玻片上镜检,观察是否有虫卵,以便确诊。
      七、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该病,必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方可取得较好成效。
      (一)定期驱虫
      及时驱虫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应有计划地进行全群性驱虫,一般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第一次可在4~5月,第二次可在10~11月;在本病污染区的牛羊群,每年应进行3次。第一次在l~2月份,在大量虫体成熟之前20~30天(成虫期前驱虫),第二次在第一次驱虫后的5个月后(即6~7月份)(成虫期驱虫),第三次在第二次以后2~2.5个月(即8~9月份)。不论在什么时候发现牛羊患本病,都要及时进行驱虫。
      (二)药物治疗
      经过粪便检查诊断出患病的牛羊,应及时进行治疗,驱虫治疗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
      1.硫双二氯酚:内服,一次量牛50~60毫克/公斤体重,乳牛70~80毫克/公斤体重,羊80~100毫克/公斤体重。将总药量用温水充分混合后,一次经口投服或分为2份,二次分服,间隔24小时。
      2.硝氯酚:内服,一次量,黄牛3~7毫克/公斤体重,水牛l~3毫克/公斤体重,羊3~4毫克/公斤体重。
      3.硫溴酚:内服,一次量,绵羊60~85毫克/公斤体重,黄牛30~50毫克/公斤体重,山羊25~35毫克/公斤体重,水牛25~35毫克/公斤体重。
      4.六氯乙烷:内服,0.2~0.4克/公斤体重,一般成年牛40~80克,1岁牛10~15克,将此剂量分为2剂,每天内服1剂,连用2天。
      5.阿苯达唑片(又名丙硫苯咪唑):内服,牛20~30毫克(如采用第三胃直注,药量减半),驱牛肝蛭可达95%左右,口服该药物,肠道95%不吸收,在肠内直接与成虫和虫卵作用,24小时内随粪便排出。
      6.硫苯唑为广谱驱虫药,对羊安全范围很大,内服量为5~6毫克/公斤体重。
      7.丙硫苯唑:内服10毫克/公斤体重,对成虫的驱虫率可达99%。
      8.下颌水肿严重而影响到呼吸、饮食困难时,应静脉注射50%葡萄糖或者刺破水肿挤出液体。对于贫血严重、心率不齐、呼吸困难的病牛羊应肌注板蓝根、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2、血虫灭、卡那霉素等;贫血较轻的可在饲料中添加硫酸亚铁或有机铁(美国金宝),连用4~5日。
      9.对怀孕3个月以上的羊,应等到分娩后2个月治疗,以免发生流产或造成产后奶量不足。
      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具体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防止吞入囊蚴
      不要把栏舍建在低湿地区;不在有椎实螺的潮湿牧场上放牧,尽可能选择地势高燥的地方放牧,以防感染囊蚴;不让牛羊饮用池塘、沼泽、水潭及沟渠里的脏水和死水,要给予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
      (四)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病牛羊的粪便及时清理,堆积发酵,杀死其中的虫卵。对实行驱虫的牛羊,必须圈留5~7天,对所排粪便,更应严格进行消毒。对于被屠宰牛羊的肠内容物也要认真进行处理。
      (五)严格处理病畜的肝脏
      对检查出严重感染的病畜,其肝脏和肠内容物应深埋或烧毁;对感染轻微的肝脏,应该废弃被感染的部分。将废弃的肝脏进行高温处理,禁止用作其他动物的饲料。
      (六)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
      定期对水沟、水洼、池塘、湖边及小河的岸边等处进行灭螺措施。
      1.对沼泽地和低洼的牧地排水,进行阳光曝晒杀死椎实螺。
      2.对于较小而不能排水的死水地,可用5%的硫酸铜溶液定期喷洒,以杀死椎实螺,至少用5升溶液/平方米,或选用氯化钾,按每平方米喷洒20~25克,每年喷洒1~2次。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