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蛋鸡散养并不是原来地方鸡种的规模化散养,而是选择适宜散养的高产蛋鸡品种,利用果园、林地进行规模化散养。为了使高产蛋鸡在散养状态下也能发挥较高的生产性能,必须采取科学的补料、补光、防暑降温等措施。
1、补料和补水设施。高产蛋鸡散养要保持较高的产蛋水平和补料密不可分,在散养鸡舍内或鸡舍外墙边防雨的地方以设置补料料桶或食槽。舍内料筒的摆放位置在鸡舍的中间,1个直径40cm的料桶可供20只鸡同时采食。料桶用绳子或铁丝吊起来,防止鸡晚上到上面栖息。舍外及散养区域内根据鸡的活动范围设置补料食槽,注意食槽上方必须有遮荫避雨设施。
补料量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散养地的植被情况、虫草的多少和鸡的觅食情况来确定。一般每天补饲两次。早晨开始开灯补光时加料饲喂一次,不要在每日产蛋集中的时间补料,晚上用口哨叫鸡回来后再补饲一次,每次补料量按笼养鸡采食量的80%~95%补给。剩余的5%~20%让鸡只在环境中去采食虫草弥补。每天给鸡只定时饮水3~4次。在给鸡补料应防止浪费饲料。
饮水设备可以采用水槽、水盆或自动饮水设备。在鸡舍周围可以采用自动饮水器,在远离鸡舍的地方定点放置饮水盆,保证鸡能不费力气就可以饮到清洁的水。不要把饮水设备放到鸡舍内,防止水溢出污染舍内环境。注意每天最好刷洗水槽,清楚水槽内的鸡粪和其他杂物,让鸡只饮到干净清洁卫生的水。
2、照明系统和补光。光照的作用是刺激鸡的性腺发育、维持正常排卵以及使鸡能够进行采食、饮水、交流等各种活动。鸡的排卵时间一般控制在产蛋后2h内,但是为了能够把鸡蛋产在白天,天黑前2h鸡就不排卵了,因此为了确保散养的高产蛋鸡能够高产,应给予与集约化笼养一样的光照程序和光照强度。因此鸡舍内应根据散养舍建筑面积的大小和成鸡的光照强度配置照明系统,设置一定量的灯泡。灯泡一般安装在蛋鸡夜晚休息的场所。
散养蛋鸡补光的方式和笼养鸡基本相同,根据日照情况确定补光的时间。由于高产蛋鸡散养的季节控制在3月到11月,所以育雏育成期是在10月到2月完成,也就是开始放养时鸡的周龄在16~17周龄左右。3月份的自然光照大约11h左右,这时开始补光,每周增加半小时到1小时,达到每日16~16.5h为止,并恒定下来。产蛋5~6个月后,将每日的光照时间调至每日17h。补光方式采取每日固定在早上5点钟开始补光,一般在天黑约在傍晚6:30~7:30将散养鸡用口哨叫回鸡舍,并同时补料,在补料的同时补光到规定的时间。光照一经固定下来,就不要轻易改变。散养场地一般都比较偏僻,电力供应不稳定,如果饲养量比较大,可以备用一小型发电设备,以供应急之用。
3、遮荫避雨和通风设施。鸡的体温比较高,在散养状态下能够主动寻找凉快的树荫下避暑,而且可以通过沙浴降温,因此鸡舍内不需要降温设备。由于鸡舍采用三面围墙的敞棚状,舍内外的空气交换充分,也没有必要安装风机或风扇。
雨季散养鸡的避雨十分重要,在围栏区内选择地势高燥的地方搭设数个避雨棚,以防突然而来的雷雨。一般情况下饲养员可以根据天气的情况通过吹哨把鸡唤回鸡舍,对个别回不来的鸡可以就近避雨。
4、轮牧场地的设计。根据场地的大小、生长草的多少、散养鸡数的多少进行分割围栏,采取定期轮牧的饲养方式,等一散养地的草食差不多后应赶到另一片散养地,作到鸡一经散养就日日有可食的草、虫或树叶等。同时也有利于果园的翻耕,鸡粪的处理,果树的管理与施肥、用药,保证牧草的复壮和生长,也可防止鸡群间疾病的传播便于消毒处理。为了保证散养鸡有充足的牧草,可预先在散养地种植一些可供鸡食用的牧草如苜蓿、黑麦草、龙爪稷等。
散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蛋品质,让鸡只在外界环境中采食虫草和其他可食之物,每过一段时间后,散养地的虫草会被鸡只草食完,因此应预先将散养地根据散养鸡的数量和散养时间的长短及散养季节划分成多片散养区域,用围栏分区围起来轮换放养,一片散养一至两周后,赶到另一个围栏内散养,让已采食过的散养小片区休养生息,恢复植被后再散养,使鸡只在整个散养期都有可食的虫草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