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情况
山东省费县养殖户刘某于2005年9月下旬从本地孵化场购入肉鸡4000只,饲喂2月前剩下的全价颗粒饲料,而且由于当时下雨,育雏时的垫料一直无法及时进行更换。在肉鸡15日龄时,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刘某以为是通风不慎而造成肉鸡感染风寒,遂用环丙沙星饮水治疗5天,结果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出现运动异常和皮下水肿等现象,肉鸡每天死亡10~30只不等。在某药厂服务人员诊断后按慢性呼吸道病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进行治疗,采取在饮水中分别加入泰乐菌素(农业部426号公告已列入废止目录)和阿莫西林交叉饮用,可3天后肉鸡每天死亡急剧上升至50~100只,于是刘某带发病和病死肉鸡来山东省费县兽医站就诊。笔者和其它技术人员观察病情时发现棚内空气污浊,垫料潮湿且霉变严重,垫料内含有不少已发霉的饲料,而一些肉鸡仍不时采食这种散落的饲料。
二、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两翅下垂,多伏卧,对外界反应迟钝。羽毛蓬乱,缩头闭目,不愿走动。饮欲先增加后减退,食欲减退或废绝。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加快,摇头打喷嚏。有的病例在一侧眼的瞬膜下形成黄色的干酪样小球状物,造成眼睑凸出。群发性腹泻或下痢,运动障碍,头向后或向下翻转,后期出现严重的共济失调,腿翅快速伸缩,生长停滞。头、颈、腹部和大腿内侧皮下水肿,有的病鸡两腿分开,以胫关节着地行走,倒地后很难站起。排黄色或蓝绿色稀便,病鸡常在发病后1~3天衰竭而死,死前出现明显的痉挛。
三、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可见肺部出现从米粒到豌豆粒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呈灰白、黄白或淡黄色,圆盘状,中间稍凹陷。整个气囊壁增厚,并覆盖一层霉菌的毛状生长物,附近有纤维蛋白和菌丝组成的实心结节,这种结节如小扁豆般大小,圆形,同心轮层状。在胸膜和腹腔内一些器官的表面,也有许多大小不等的黄色结节,柔软而富弹性,或坚如软骨并呈均质干酪样。腹部皮下有大量蓝绿色或黄绿色液体,呈胶冻样,多处布满出血斑。心包液增多,肝脏萎缩。胸肌、腿肌和肠壁出现轻度出血。脑膜水肿,小脑软而肿胀,常见微小的出血点。
四、实验室检验
菌体检查 无菌采取肺部组织结节以及气囊中的结节,用剪刀剪碎后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盐水,混匀后加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透明、无色、有隔膜及分支结构的菌丝。
组织培养 无菌采取肺结节接种在马铃薯培养基上,37℃恒温箱进行培养,24小时后观察,在培养基上可见菌丝出现,且起始菌丝呈白色绒样,随时间推移,菌丝逐渐变为蓝绿色、暗绿色。
培养物镜检 取上述培养物镜检,可见分隔菌丝和不分支的分生孢子梗,在孢子梗的颈囊外呈辐射方式生出一排小梗,小梗顶端生有一串分生孢子。
动物试验 把1日龄商品肉鸡20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其中A组作为试验组饲喂发病鸡群所用的饲料,B组作为对照组饲喂重新更换的饲料。在其它饲养管理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饲喂,结果A组肉鸡18日龄时出现运动障碍和皮下积液,21日龄时2只发病鸡死亡,剖检病变与上述病死鸡的病变相同(霉菌感染的病变除外)。A组肉鸡的生长发育和B组肉鸡相比明显缓慢。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曲霉菌感染和硒-维生素E缺乏症,在采取治疗措施的同时送发病肉鸡和饲料样品到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经血清学检查和饲料定量分析,诊断为曲霉菌病并发硒-维生素E缺乏症。
五、治疗
1.淘汰病重鸡和死亡鸡只一起深埋,彻底清除舍内垫料,垫入经过粉碎和严格消毒及阳光曝晒的柔软麦秸。在提高温度的前提下坚持适当通风,用百毒杀进行舍内带鸡消毒,每天1次,连续7天,消毒前要提高室温2~3℃。
2.紧急更换原来的饲料,购入新的全价饲料进行饲喂,更换饲料前要仔细清除料桶内剩余的饲料并将其和饮水器严格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使用。在饲料中按10000单位/只的用量拌入制霉菌素,连用5天;5天后改为5000单位/只再用4天,同时按1:3000的比例饮用硫酸铜溶液,每天1次,连用3天。
3.在饮水中加入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每20千克饮水中加入0.005%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0毫升,连用5天,5天后再按说明用量加入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拌料饲喂,连用4天。对病情较轻但皮下蓄积液体的病鸡,肌注0.005%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每次每只肉鸡0.1毫升,隔天应用,连用2~3次。
4.上述药物治疗结束后,在饮水中按说明量2倍的剂量加入优质多维素,全天饮用,连用5天,后改为正常剂量全天饮用,再连用7天。
经过5天的治疗后,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每天的死亡数由前期的50~100只下降到10~20只,又通过4天的连续治疗后,鸡群完全恢复了健康,但和同村其他养殖户饲养的同日龄肉鸡相比,体重大约相差30%。本次发病,共持续约20天,死亡1200只,淘汰320只,淘死率高达38%,其中,对症治疗前共死亡1000只,整个对症治疗期间共死亡肉鸡200只,淘汰320只。后经过电话回访,本次发病鸡群一直饲养到58日龄时才出栏,比正常鸡群推迟近20天。
六、小结
1.家禽曲霉菌病常因饲料和垫料发生霉变所造成,本次肉鸡发病就是由于舍内潮湿导致垫料发霉和肉鸡采食散落在垫料内的霉变饲料所引起,所以消除致病因素是控制此病的最好方法。在饲养过程中要仔细检查垫料是否发霉,地面饲养时料桶和饮水器的位置要经常变动,以抑制霉菌的生长。
2.由于家禽曲霉菌病感染后的初期症状容易和一些呼吸道病相混淆,所以发病后要及时带病死家禽到正规兽医门诊进行诊断,以免延误病情造成重大损失。
3.饲料经长时间的保存,虽然没有发生霉变,但其中的硒和维生素E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含量遭到了很大破坏。所以购入饲料时应随用随购,切不可一次购入太多。
4.在临诊中硒-维生素E缺乏症的症状和腹水症及葡萄球菌感染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腹水症发生时腹(转36页)(接35页)水的颜色多为清亮的淡黄色或浅红色,而硒-维生素E缺乏时皮下蓄积的液体多为紫色或蓝绿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皮下大多有外伤,可硒-维生素E缺乏则无此变化。另外,腹水症和葡萄球菌感染时家禽没有神经症状,而硒-维生素E缺乏症发生后神经症状十分明显。
5.因机体对硒的需求量较小,所以在饲养过程中因缺乏而进行补充时要严格按照缺乏量来提供,否则一旦过量极易发生中毒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