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孔雀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14  来源:中国兽医杂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99
    我县国家森林公园共饲养绿孔雀50只,2003年5月23日发现10余只病孔雀,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软脚、拉水样及胶冻样血便等症状,经口服氟哌酸等多天无效,发病达20余只,占40%以上,并逐渐死亡,后经我县门诊部综合诊断,确诊为孔雀球虫病,并改用“三字球虫粉”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减少,软脚,拉水样及胶冻样血便,极度消瘦。
  2  病变特征  共剖检病死孔雀3只,共同病变在肠道,两侧盲肠显著肿大,充满凝固新鲜暗红色的血液,肠黏膜有出血点,肠壁变厚或脱落。
  3  虫卵镜检  以肠黏膜病变触片多次,经400倍镜检观察,均发现有数量不等的球虫卵囊。4  心血镜检培养  取新鲜尸体的心血直接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及血琼脂培养均无菌。
  5  防治
  (1)对笼舍进行全面消毒,并隔离发病孔雀。首先将健康孔雀移往无污染场地饲养,对病孔雀和疑似病孔雀仍在原场地饲养,并进行清场消毒,粪便堆积发酵等无害化处理,以免继发感染。(2)病孔雀用诺华公司生产“三字球虫粉”(磺胺氯吡嗪钠),1∶1 000饮水,连用3天,全部治愈。
  6  讨论 
    孔雀球虫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的孔雀,均有不同程度病害,致病性、死亡率较高,危害严重。应加强饲养管理,平时搞好环境卫生,杜绝病虫来源;孔雀的饲养期比一般家禽长,因而搞好环境卫生最为重要。育雏室等特别之处,应采用地面网架结构,即在网架上饲养孔雀,以避免粪便的污染。孔雀生长90天后,可迁至饲养场。 
    平时药物预防,病后及时治疗。夏天多雨季节,可用磺胺5甲氧嘧啶或克球粉拌料饲喂预防,注意交替使用,7天为一个预防疗程。如发现孔雀得了球虫病,首先要对笼舍进行全面消毒,隔离发病孔雀,我们这次选用“三字球虫粉”治疗,效果显著。消毒要转变观念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