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雏鸭绿脓杆菌病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23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48

绿脓杆菌病在雏鸭养殖中时有发生。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一起典型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症状

病雏鸭精神委顿,食欲减少或拒食,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运动失调,震颤,卧地不起,跗关节肿大;病雏鸭眼睛肿胀,角膜浑浊,有结膜炎;眼睑、鼻孔、口角均化脓;腹部膨大,手压柔软,并排出水样稀便,泄殖腔黏膜外翻并有出血点;腿、腹部皮肤呈绿色,有的颈部皮下水肿,严重的病雏鸭两腿内侧皮下也水肿;眼半开半闭,流泪,眼周围有不同程度水肿,水肿部破裂后流出液体,形成痂皮。发病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音粗,有罗音,病雏鸭最后极度衰竭,突然倒向一侧,全身抽搐而死亡。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雏鸭12只,其病理变化基本相同。病死雏鸭颈、头部皮下呈黄绿色胶冻样浸润,切开有淡绿色黏稠液体流出,并有出血点,其中头部最明显;肌肉透明、水肿,有出血点;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腹腔内有积液;肝脏肿大,脆弱呈黄色,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针尖大小的坏死灶;心冠脂肪出血,并有胶冻样浸润,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肾脏肿大,有出血点,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脾、胸腺肿大并有出血。气管黏膜出血,肺呈大理石样;肠黏膜弥漫性充血,呈卡他性炎症变化。

实验室检查

涂片以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雏鸭肝脏、心血涂片染色,镜检可见杆状、单个红色菌体,菌体细小,两端钝圆,无芽孢、无荚膜。

防治措施挑选出病雏鸭,严格隔离饲养,对于有症状的病雏鸭,用阿米卡星注射液,按10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5天;在饮水中加入甲磺酸培氟沙星可溶性粉,连用3天~5天,间断地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K3,连用5天~7天,能提高雏鸭的抗病能力,有助于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死亡雏鸭56只,淘汰没有治疗价值的雏鸭28只,其余的在1周后基本康复。对于该病的预防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要用0.2%过氧乙酸30毫升/立方米进行舍内带雏鸭喷雾消毒,可减少环境中的含菌量,减少感染机会,防止本病的发生。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