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难适应外界环境;三是消化器官体积小,消化能力弱。
准备工作
首先要备足新鲜优质的全价饲料;其次,育雏室、饲养用具和必要设施要配备齐全,保证每羽雏鸭都能吃到饲料和饮水;再次,育雏室、饲养用具等要用2%烧碱水进行消毒,干燥后用清洁水冲洗干净,最后,育雏室熏蒸消毒。
先饮水后开食
雏鸭出壳后没有饥饿感,在出壳后24小时后雏鸭绒毛已干,活泼好动,常发出“嘎嘎”的叫声,并开始活动互啄,这时就要先喂水后开食。若雏鸭精神倦怠,眼睛半开半闭,不愿活动,此时已超过开食时间。雏鸭开食过早,容易损伤消化器官,影响雏鸭健康;开食过迟,营养供应不上,不利于生长发育。因此雏鸭开食的最好时间是在出壳后14-24小时之间。 切记:要先饮水再开食。在饮水中加适量葡萄糖或维生素C,能促进肠胃蠕动清理肠胃,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吸收剩余卵黄,增进食欲,增强体质。
饲喂方法
肉鸭采食多、饮水多,并有边食边饮的习惯,为避免弄脏饮水和浪费饲料,料盆和水盆的距离应在1m以上,中大鸭阶段距离应在5m以上;饮水区要求排水良好,并远离垫料。为防止肉鸭嬉水,水盆上应加网罩。
雏鸭的消化机能不健全,故而饲喂雏鸭时,每次不宜过多,只喂六七成饱,若一次喂得过饱,易造成消化不良,雏鸭胃肠容积小,而消化速度快,如果喂食次数过少,使雏鸭饥饿时间长,就会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两周龄内的雏鸭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采食的食糜5分钟就可达到十二指肠,2小时开始排粪,4小时排空,喂食间隔时间超过4小时,雏鸭就处于饥饿状态。一般地说,雏鸭越小,食量越少,喂食次数越多。在育雏初期(即一周内)要做到少喂料、勤添料,以促使雏鸭活动。
如何保温
温度是育雏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只有温度适宜,雏鸭的体热消耗少,生长发育快,成活率才高。1-3日龄30-32℃,4-6日龄26-28℃,7-10日龄23-25℃,11-13日龄20-22℃。温度逐渐降低,每天温度变化不超过2℃。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升温或降温要以雏鸭的行为表现为准,尽量满足雏鸭对最佳温度要求的反应。例如:在温度过低时,雏鸭怕冷,会靠近热源扎堆,互相取暖,往往造成压伤或窒息死亡;温度过高时,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温度正常时,雏鸭精神饱满,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绒毛光亮,伸腿伸腰,分布均匀,静卧无声,吃食、饮水、排泄正常。
饲养密度和分群
雏鸭的饲养密度要适宜,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鸭舍潮湿、空气污浊,引起雏鸭生长不良等后果;密度过小,则浪费场地、人力等资源,使效益降低。网上育雏时较合理的密度是:1周龄25-30只/m2,2周龄15-25只/m2,3周龄10-15只/m2,4周龄8-10只/m2。地面育雏密度应降低一倍。同时注意冬季密度大些,夏季密度可小些。 分群:按每群200-300只进行分群饲养,同时对小鸭、弱鸭、病鸭挑出来单独精心管理。
通风换气
这是因为雏鸭新陈代谢旺盛,食物通过消化道约经4-5h就有半数排出体外,而水份只需半小时。由于饲料通过消化道快,因此排粪率高,而残留在粪中的有机物和含氮物质也较多。鸭粪经过腐化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有害气体。鸭排出的二氧化碳及粪便和残料分解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就会危害雏鸭健康,严重时会造成雏鸭氨中毒而大批死亡,因此,要随时保持育雏室的空气流通,合理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排除室内多余水分,保持鸭舍干燥清洁,改善鸭群生活环境。因此,必须经常清除鸭粪,并注意作好无害化处理。
达到促进鸭只健康快速生长的目的。
饲养人员饲养人员对以上情况要做到充分的了解,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要细心的观察鸭群的情况。要点如下:1、大群鸭的精神状况。2、鸭群的粪便状况。3、鸭群每天的采食量。
下表是樱桃谷SM3商品一代1-42日龄的采食量和体重
日龄 采食量 克 体重 斤 日龄 采食量 克 体重 斤
1 10 0.11 22 142 2.66
2 16 0.14 23 146 2.88
3 22 0.18 24 151 3.1
4 28 0.22 25 156 3.32
5 32 0.26 26 161 3.56
6 38 0.31 27 165 3.8
7 47 0.36 28 170 4.04
8 52 0.42 29 175 4.28
9 58 0.5 30 181 4.52
10 73 0.5 31 186 4.75
11 79 0.7 32 192 4.98
12 88 0.82 33 197 5.2
13 92 0.95 34 203 5.4
14 99 1.12 35 209 5.6
15 101 1.28 36 213 5.8
16 107 1.44 37 219 6
17 111 1.62 38 225 6.19
18 115 1.82 39 230 6.38
19 120 2.02 40 235 6.56
20 125 2.24 41 240 6.83
21 130 2.46 42 245 7.01
推荐的肉鸭免疫程序,1日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20倍稀释后皮下或每只0.5毫升肌肉注射;7-10日龄,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10日龄,鸭瘟弱毒疫苗,40倍稀释后每只0.5毫升肌肉注射;
肉鸭生长周期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从而导致肉鸭的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较差。在抓好养殖饲养管理和疫苗接种的同时,做好药物预防是养殖户降低死淘率、增加收益的最佳选择。
1、进苗后,前三天晚上用常泰和黄芪多糖混饮。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促进卵黄的吸收,迅速完善消化系统的机能,增加抵抗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能力。
2、10日龄用鸭浆特效,每100克拌150斤,可预防传染性浆膜炎、坏死性肠炎等肠道细菌性疾病。
3,15日龄用疫全克或变异奇特饮水,预防病毒性疾病
4、28日龄用鸭浆特效配合感抗,可有效预防传染性浆膜炎、坏死性肠炎等肠道细菌性疾病
5、注射疫苗前一天,用营养快线饮水。可有效减少应激,不减料;提高疫苗效力,加速抗体的产生。
6、鸭场的消毒必须做到三种消毒液轮换使用。其一,可有效避免病毒、细菌的交叉耐药性。其二,可以拓宽消毒药的杀菌、杀病毒范围。
夏季肉鸭的饲养管理
夏秋时节,气候炎热高温,在一些舍饲养鸭地区的养殖场、户当中,经常发生鸭只中暑和热应激而导致鸭昏厥的现象。这是由于气温过高,鸭子没有汗腺,加上丰厚羽毛的覆盖,鸭体的散热受到很大限制;气温超过等温区时,在防暑降温条件差的情况下造成鸭体温居高不下所致;高温、高湿的饲养环境不易于鸭粪分解,造成鸭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含量过高,严重危害鸭的健康和生长。同时高温还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和繁殖,诱发多种疾病。因此,为使炎热的夏秋时节饲养的肉鸭正常健康生长,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调整饲料配方,保证鸭营养需要
由于鸭的采食量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所以应配制夏秋季高温用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肉鸭日粮,以保证鸭每日的营养摄取量。
提高矿物质与维生素的添加量。由于鸭采食量下降,要保证肉鸭各种矿物质与维生素营养成分摄入量不变,应适当提高其日粮中的含量。夏季鸭体排泄 Na、K增加,由于喘息血浆中CO2浓度下降,有可能出现呼吸性中毒,因此,在日粮中或饮水中补加额外的Na、K及在饮水中补加碳酸盐均有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夏季高温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易被氧化,且高温等应激因素造成鸭的生理紧张,不仅降低鸭机体VC合成能力,同时鸭对VC等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提高,所以高温时节每千克饲料中应另加50mg~200mgVC,这有利于减轻因应激因素对鸭体产生的不利影响。
保持饲料新鲜。在高温、高湿期间,自配饲料或购入的饲料放置过久或饲喂时在料槽中放置时间过长均会引起饲料发酵变质,甚至出现霉变。因而每次配料或购买饲料时,以一周左右用光为宜,保证饲料新鲜。在饲喂时应少量多次,采用湿拌粉料更应少喂勤添。
采用抗应激药物添加剂。针对鸭体高温下所表现的生理变化,使用水杨酸钠(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鸭的体温,使用藿香、刺五加、薄荷等中草药制剂可增加免疫、祛湿助消化达到抗应激效果。延胡索酸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抗应激能力,同时具有镇静作用,能使肌肉活动减少。可作为抗应激添加剂使用。
二、搞好环境控制,防止鸭发生热应激
保持鸭舍清洁、干燥、通风。增加鸭舍打扫次数,缩短鸭粪在舍内的时间,防止高温下粪便带来的危害。饮水槽尽量放置在鸭舍四周,不要让鸭饮水时将水洒向四周,更不要让鸭在水槽中嬉水。
减少饲养密度。适量减少舍饲数量和增加鸭舍中水、食槽的数量,可使鸭舍内因鸭数的减少而降低总热量,同时避免因食槽或水槽的不足造成争食、拥挤而导致个体产热量的上升。
搞好鸭舍通风换气,加快鸭体散热。保证鸭舍四周敞开,使鸭舍内有空气对流作用,加大通风量。可采用通风设备加强通风,保证空气流动。夜间也应加强通风,使鸭在夜间能恢复体能,缓解白天酷暑抗应激的影响。避免干扰鸭群,使鸭的活动量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减少鸭体热的增加。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鸭舍内定期消毒,防止鸭因有害微生物的侵袭而造成抵抗力的下降,防止苍蝇、蚊子孳生,使鸭免受虫害干扰,增强鸭群的抗应激能力。
鸭常见病
鸭病毒性肝炎
一、流行特点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是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雏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成年鸭有抵抗力。本病对环境抵抗力强,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本病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一旦发生,在雏鸭群中传播发病率可达100%。
二、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病初精神萎糜,不食,行动呆滞,缩颈,翅下垂,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势。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而有差异,病鸭嘴和爪呈暗红色,少数病死鸭排黄绿色稀粪,1周龄以内的雏鸭可高达95%,2-3周龄的雏鸭不到50%;4~5周龄的幼鸭基本上不死亡。剖检可见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类似肝脏的花斑。多数肾脏充血、肿胀。心肌如煮熟状。有些病有心包炎、气囊中有微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
预防:雏鸭在出壳后就会免疫鸭肝炎弱毒苗。基本能保证雏鸭的成活率。青年鸭一旦感染,就应立即注射疫苗。
一般情况下,雏鸭易感染,一旦发生,应及时注射鸭肝抗病毒血清。并用变异奇特饮水,并用常泰预防继发浆膜炎,鸭舍,运动场用3%的火碱消毒,并配合营养快线和葡萄糖。
鸭瘟
鸭瘟俗称“大头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水禽的一种急性,高度死亡率的传染病,是因其发病鸭可见部分的发生头肿。本病为鸭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症为高热流泪肢软排稀绿便。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2-4天,病初体温急剧升高,一般高达43℃ -44℃度,呈稽留热型。病鸭表现精神萎靡,头颈缩起,食欲降低,渴欲增加,两肢发软,步态蹒跚,经常卧地,难于走动,如若强行驱赶,则见两翅扑地而走。病鸭眼周湿润、流泪,有的附有脓性分泌物,把两眼粘合。病鸭呼吸困难,常伴有湿性罗音,鼻孔内也常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流出。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病鸭下痢、排绿色稀便,有时为灰白色,肛门周围羽毛被污染,常附有稀粪结块。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时粘膜松弛外翻,粘膜面附有黄绿色伪膜,不易剥脱。病后期,体温下降,体质衰竭,不久死亡。急性病例,病程一般为2-5天;慢性病例一般在7天以上;有少数病鸭存活,表现消瘦,生长发育不良,角膜混浊较为典型,严重时,常形成单侧性溃疡性角膜炎。产蛋鸭群的产蛋量减少,一般减产30%左右,随着死亡率的增高,可减产60%以上甚至停产 。
鸭瘟的病变,以全身性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全身的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程度不同的出血性斑点或坏死。皮下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胶样浸润,尤以“大头瘟”典型病例较为严重,切开肿胀的皮肤后,即刻流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口腔和舌下部、咽喉周围见有溃疡灶。食道粘膜具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伪膜覆盖,此伪膜不易剥脱,剥脱后呈现出不同大小的、特征性的红色溃疡灶。腺胃粘膜有出血斑点,有时在腺胃与食道膨大部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膜下层充血,有时出血。肠粘膜有充血和出血性炎症。泄殖腔粘膜有出血性斑点和不易脱落的伪膜或溃疡。(在淋巴集合处成环状出血,一共有4处。);脾脏呈黑紫色,体积缩小。心肝肾胰腺等处可见出血坏死斑点。心内膜和心外膜常有点状或刷状出血。胸腺和腔上囊也常有出血性病变。卵泡常有变形和胞内出血性病变。
预防:定期消毒。每周2—3次,定期接种疫苗,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投喂抗病毒药物。
治疗原则;用2%的火碱消毒,一个地区发现鸭瘟,必须对本区的鸭群全面免疫,并紧急预防接种,病鸭每只1ml高免血清 ,并配合变异奇特+鸭浆特效
并配合营养快线和葡萄糖饮水
鸭流型感冒
鸭流型感冒病是由正粘病毒群的A型流感型病毒感染,引起轻度呼吸道症状的一种疾病,继发细菌感染是致死的重要因素。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本病秋冬易发,一般经呼吸道,肠道传染,2~6周龄的雏鸭最易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病毒株的强弱及其它病的继发感染紧密相关,可以从无症状、无病理变化到100%死亡。
2 、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取决于病毒株的强弱、感染剂量、感染途径和是否有合并症等,其变化较大,短的为几小时,长的可达数日之久。有些雏鸭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很快死亡,但多数病鸭会出现呼吸道症状。通常病鸭突然发病,精神沉郁,缩颈闭目,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打喷嚏,鼻腔内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液,鼻孔堵塞,呼吸困难,常出现摆头、张口喘息症状;一侧或两侧眶下窦肿胀;后期不能站立,拉绿色粪便。慢性病例,羽毛松乱,消瘦,生长发育迟缓。
【诊断要点】
a、雏鸭急性死亡,眼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液,喙紫黑色,个别肿头和出现共济失调的神经症状。
b、胰脏有出血点、透明样病变 。
c、眼结膜炎、潮红,膜腺有出血点或坏死点。
d、心肌多数有条纹状(螺旋状)坏死。
e、肝脏有出血点,脾脏有坏死点。
f、腺胃粘摸充血、出血。
鸭流感对蛋鸭的危害最为严重,鸭流感损伤蛋鸭的生殖系统,卵泡变形,变性,输卵管水肿,甚至水样化,一旦出现症状要迅速降温,强烈抗病毒,鸭群一旦感染,持续时间最少7天。
预防:定期消毒。每周2—3次,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投喂抗病毒药。
治疗原则;用2%的火碱消毒。变异奇特+鸭浆特效+柴胡
并配合营养快线和葡萄糖饮水,病情稳定后用输卵管和增蛋药物,快速提高产蛋率。
鸭副粘病毒
鸭对新城疫的敏感度远不入鸡,即使感染,发病率也不高,长期来人们对于鸭的新城疫重视不重视,这是因为鸭感染新城疫之后多无临床症状。但近年来对于蛋鸭,明显地影响产蛋性能:并对不同日龄的鸭子也有强毒导致死亡。目前鸭感染新城疫的常见症状主要是产蛋下降软壳蛋增加采食量稍减不愿运动。 剖检可发现肠道出血,淋巴滤泡肿大。
鸭副粘病毒最近几年发生率逐渐增加,因为其很少引起蛋鸭死亡,很容易忽视,但其会缓慢降低产蛋率,造成隐性伤亡。
预防:定期消毒。每周2—3次,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投喂抗病毒药
治疗方案:用2%的火碱消毒
1:振邦公司疫全克+黄芪多糖+常泰
2: 振邦公司抗病毒1号+黄芪多糖+鸭浆特效
并配合振邦营养快线和葡萄糖饮水,病情稳定后用输卵管和增蛋药物,快速提高产蛋率
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为特征,是严重危害蛋鸭生产性能的传染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一般为继发性疾病。
临床症状最急性患鸭看不到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少食,拒食,伏卧一角,腿软,不愿行走,运动失调,伏卧于地时头向上向后呈痉挛性点头运动,有的前仰后翻,有的鸣叫,翻倒后仰卧不易翻转,有的头颈弯曲呈90°左右转圈。病程一般1-2天。排黄白色稀粪。发病率可达60%,死亡率为5%—10%.产蛋率一般下降10%—20%。治疗及时。产蛋可恢复到高峰。
病理剖检急性病例心包液增多,心外膜表面覆有呈淡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病程较慢者心脏被淡黄色的纤维样物所包裹。肝呈土黄色或棕红色,肿大质脆,胆囊肿大。有的病例气囊上覆有纤维素性膜。肌胃实质部剖面有出血,有的角质易剥离。
产蛋鸭在大病发生后最易继发浆膜炎。要引起注意。
预防:本病很多时候是由环境引起的,特别是秋冬季和冬春季。由于密度过大,潮湿,卫生条件差引起。应注意消毒,每周2—3次,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通风,定期投喂敏感药物。
治疗方案:1:振邦公司鸭浆特效+黄芪多糖+柴胡
并配合振邦营养快线和葡萄糖饮水,病情稳定后用输卵管和增蛋药物,快速提高产蛋率
鸭巴氏杆菌病
鸭巴氏杆菌病也称鸭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排绿色水样稀粪,肝脏上布满细小的灰白色坏死灶。 主要发生于成年鸭。
症状和病变
1、最急性型:发病初期,在鸭群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有鸭子突然死亡。
2、急性型:病鸭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行动迟缓、步态蹒跚。嗉囊积食胀大,倒提鸭时,常从口鼻流出酸臭液体。病鸭张口呼吸、口流黏液、气喘、摆头甩头、力图排出喉腔粘液,所以又叫“摇头瘟”。病鸭腹泻下痢,排出绿色水样稀粪。
3、慢性型:常见病鸭关节肿胀,跛行,行走困难。
4、病变:急性病例死亡的病禽全身充血,心脏脂肪处、浆膜和粘膜上以及腹腔处出现斑状出血,肠道发炎,十二指肠出血、淤血,肺充血、出血及炎性病变。在腹腔内可见到卵黄,或在病死产蛋鸭的输卵管内见到几乎完全成形的鸭蛋,肿大的肝脏上可见众多细小的灰白色坏死灶。慢性病例以局部感染为特征,病变常见于呼吸道(如窦和肺);在结膜囊内,眶下窦内可见到干酪样渗出物;在受感染的关节囊内有粘液性渗出物,肠道发炎,整个内脏器官和组织上可见多量斑状出血。
预防:由于密度过大,潮湿,卫生条件差引起。应注意消毒,每周2—3次,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通风。
治疗方案:1振邦公司常泰+一正散
2 振邦公司安扑利+一正散
并配合振邦营养快线和葡萄糖饮水,病情稳定后用输卵管和增蛋药物。
鸭大肠杆菌病
1. 症状
本病临诊上有多种病型,其中以雏鸭或小鸭的败血症和产蛋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蛋子瘟)危害最为严重。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下痢,拉黄白色稀粪,粪便恶臭,带有白色黏液或混有血丝、血块和气泡,一般为青绿色或灰白色,肛门周围污秽。病雏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呼吸困难,大都有明显的神经症状,例如:共济失调,头颈振颤、摇头和昏迷等。
2.病变
雏鸭或小鸭的败血型大肠杆菌病常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继发或混合感染。本病的解剖变化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极为相似,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只是鸭传染性浆膜炎在病鸭肝脏上形成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更干燥、较薄,更易剥离,而大肠杆菌形成的则相反,大肠杆菌病的肠道病变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并且产蛋鸭还表现坠卵性腹膜炎。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主要发生在开产前的母鸭或正在产蛋的母鸭,其主要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为:母鸭腹部膨大,拉白色带有蛋白碎片的粪便,剖检腹腔内充满蛋黄碎片或干酪样物。从患鸭的心血、肝、脾中容易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预防:本病很多时候是由环境引起的,特别是秋冬季和冬春季。由于密度过大,潮湿,卫生条件差引起。应注意消毒,每周2—3次,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通风,定期投喂敏感药物。
治疗方案:淘汰严重鸭。单独治疗。用头孢配合振邦温克注射。
1:振邦公司鸭将特效+黄芪多糖
并配合振邦营养快线和葡萄糖饮水。
鸭坏死性肠炎
本病种鸭,成年鸭多发,主要症状为不能站立,食欲下降,背部和头部和翅膀羽毛脱落,产蛋下降,体弱突然死亡。解剖病变为肠炎,肠管肿胀,肠内有多量液体且混有血液或有黄色破快。病程长的成黄白色坏死性病变,坏死组织贴于肠壁,以回肠严重,鸭输卵管内带有干酪样物资堆积。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秋冬季高发。鸭群应激或恶劣气候刺激后多发。
预防:本病很多时候是由环境引起的,特别是秋冬季。潮湿,卫生条件差,应激引起。应注意消毒,每周2—3次,加强饲养管理。
治疗方案:振邦常泰+航期多糖
并配合振邦营养快线和葡萄糖饮水
鸭曲霉菌病
本病有曲霉菌所致的雏鸭急肺炎。
临床症状病鸭精神沉郁,少吃或不吃,不爱走动,常缩颈呆立,两眼半闭状,翅下垂,羽毛粗乱。有的病鸭张口呼吸,咳嗽,后腹起伏明显,有时出现间歇性强力咳嗽和出现喘鸣声。气囊破裂时发出特殊的沙哑声。后期出现麻痹症状,有时发生痉挛或阵发性抽搐。急性病鸭在3-5天死亡,慢性病例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行走困难,喘气,下痢,逐渐消瘦而死亡。
剖检病变剖检可见喉头和气管粘膜充血,有淡黄色渗出物或霉菌结节。肺脏上可见典型的霉菌结节,从小米粒到绿豆大小不等,结节呈灰白色、黄白色或淡黄色,散在或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肺脏。气囊膜上布满数量和大小不一的霉菌结节,有的病例其他脏器、腹腔浆膜上也可见相似的霉菌结节或病斑。
预防:本病很多时候是由发霉垫草引起的,特别是秋冬季和冬春季。由于密度过大,潮湿,卫生条件差引起。应注意消毒,每周2—3次,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通风。
治疗方案:振邦脱霉健+黄芪多糖
制霉菌素片+黄芪多糖
并配合振邦营养快线和葡萄糖饮水
鸭慢性呼吸道病
鸭慢性呼吸道病可能是由鸭霉形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临诊特征是出现眶下窦炎,故又名“鸭窦炎”。该病的发病率高,但死亡率较低。一般病鸭均可自愈,但产蛋量减少,生长发育受阻,对养鸭业会造成较大的损经济失。
解剖症状可见眶下痘炎症,眶墙内分泌物充满积有干酪样物,粘膜充满增厚,鼻腔分泌物多。
本病很多时候是由空气流通不好引起的,特别是秋冬季和冬春季。由于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引起。应注意消毒,每周2—3次,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通风。
预防:本病很多时候是由发霉垫草引起的,特别是秋冬季和冬春季。由于密度过大,潮湿,卫生条件差引起。应注意消毒,每周2—3次,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通风。
治疗方案:1振邦公司呼毒仙+强力霉素+双黄连口服液
2振邦公司呼毒仙+呼轻松+黄芪多糖
注意通风,并配合振邦营养快线和葡萄糖饮水
鸭球虫病
鸭球虫病是危害鸭的小肠而引起出血性肠炎的疾病。也是鸭常见的寄生虫病,发病率很高,如果治疗及时死亡率就能明显降低。尤其对雏鸭危害严重,常引起急性死亡。耐过的病鸭生长发育受阻、增重缓慢,对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 急性感染2~3周龄的雏鸭,精神萎顿、缩颈垂翅、食欲废绝、喜卧、渴欲增加、腹泻,常排出暗红色或深红色血便,常在发病后2~3天内死亡。能耐过的病鸭于发病的第4天恢复食欲,但生长发育受阻,增重缓慢。而慢性球虫病,则无明显症状,偶尔见有拉稀。病理变化剖检急性死亡的病鸭,可见小肠弥漫性出血性肠炎,肠管病变严重,肠壁肿胀,出血;黏膜上密布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有的见有红白相间的小点,肠道黏膜粗糙,黏膜上覆盖着一层糠麸样或奶酪状粘液,或有淡红色或深红色胶冻样血黏液。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鸭舍经常清扫消毒,及时更换垫草,保持干燥清洁。治疗可用相应的药物
预防:本病很多时候是由环境引起的,特别是秋冬季和冬春季。由于密度过大,潮湿,卫生条件差引起。应注意消毒,每周2—3次,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通风,定期投喂敏感药物。
治疗方案:振邦求同
并配合振邦营养快线和葡萄糖饮水
鸭恶癖
啄羽癖:啄羽癖多发生在中鸭或后备鸭转成鸭开始生长新羽毛或换小毛时,啄羽主要是啄食背后部羽毛,被啄鸭背后部羽毛稀疏残缺,而后生出的新羽,则毛根粗硬,不利于屠宰加工,影响品质。此外,因啄羽而导致羽毛的损失,加之啄羽时互相追啄,影响鸭的正常生长发育,均造成经济损失。
啄肛癖:啄肛癖多发生在产蛋母鸭,尤其产蛋后期的母鸭,因鸭腹部韧带和肛门括约肌松驰,产蛋后不能及时收缩回去而留露在外,造成互相啄肛。有的产蛋鸭产蛋时因蛋形过大,肛门破裂出血,而导致追啄。还有的公鸭,因体型过大,笨拙而不能与母鸭交配,时而追啄母鸭,啄破肛门括约肌,严重者有的公鸭尚可将喙伸入母鸭泄殖腔,啄破粘膜,有时将直肠或子宫啄出,造成死亡。发现啄肛癖的鸭,要进行隔离饲养或淘汰或治疗。对被啄鸭肛门或泄殖腔轻度出血者,可及时将鸭隔离,用0.1%的高锰酸钾水洗患部,其后再涂以磺胺软膏或涂擦紫药水。如果直肠或子宫已脱出,发生水肿或坏死,则宜淘汰。
治疗方案;振邦速补—20+鱼肝油+营养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