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越黑,饲料未必越好
许多养猪者认为,粪便越黑,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就越高;粪便越黄,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就越低,其实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衡量饲料消化率的高低标准不在于粪便的颜色,而在于饲料的转化率(料肉比)。
从配方学的角度来讲,高铜可以使粪便发黑。显然高铜对仔猪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但长期超剂量添加高铜添加剂会导致猪粪便中残留的铜元素对环境造成污染,猪肉中残留的铜元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粪便颜色的黄与黑并不能说明饲料质量的高低。
猪吃了皮肤发红,饲料未必好
养猪者普遍都认为好的饲料,猪吃了皮肤应发红。于是一些饲料生产厂家不顾国家规定的有关饲料卫生标准,在饲料中超剂量添加砷制剂(因为砷制剂有舒张毛细血管、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功效),猪采食了该类饲料后就表现为皮肤发红。虽然砷制剂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但滥用砷制剂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猪吃了就睡觉,饲料未必好
在我国传统养猪法中有“小猪要游,大猪要囚”的说法,但一些养猪者片面追求从小猪到大猪最好吃后就睡。他们认为,限制猪的运动可以起到减少体能消耗、促进生长的作用。一些饲料生产厂家为了迎合这种不合理的要求,通过向饲料中滥加镇静或催眠药物以起到强制催眠效果。事实上,如果饲料营养满足不了猪的正常生长要求,无论饲料有怎样的催眠效果也起不到促进生长的作用,有时还会起到副作用。从肉食品安全卫生角度考虑,如果人吃了有催眠或镇静药物残留的食品,人体内就可能产生抗药性,从而给人的疾病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人嗅着香、腥味浓的饲料,猪未必喜欢吃
猪的味觉和嗅觉要比人更灵敏,但很多养猪者往往会仅靠饲料的香味和鱼腥味来判断猪料的好坏,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大误区。因为人闻着香的饲料,猪不一定喜欢吃(有权威试验表明,仔猪对甜味感兴趣,大猪对微苦不拒绝)。猪并没有吃鱼的习惯,人们只是把鱼粉作为一种优质动物蛋白原料在饲料中使用,于是有人就片面地认为猪料中的鱼腥味越浓猪料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