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雏鸡死亡的三大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14  来源:河南科技报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69

疾病预防不力

农村养鸡户很少注意育雏的保暖设备、料槽、饮水器等日常用具的消毒。雏鸡不能及时进行鸡新城疫的基础和加强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痘疫苗等接种也不及时。雏鸡白痢和球虫病是育雏阶段两大疾病,农村育雏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预防时间和方法,等到鸡出现症状后才采取有关措施,工作被动,效果差。

密度过大,相互挤压

由于密度过大、饲槽和饮水器数量少、放置的位置不当,或者环境突变、有异物刺激等,常导致鸡群互相挤压。每平方米鸡舍面积的养鸡数量,一般1~2周龄可饲养30~40只,随着周龄的增加,每周可递减5只左右,7~8周龄,可饲养10~15只,还应根据鸡的品种、大小、强弱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以免互相挤压。

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

农村养鸡户育雏时很难掌握适宜的育雏温度,温度不是过低就是过高。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扎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