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农村养猪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0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73

1 当前农村养猪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养猪大多仍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养殖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制约农村养猪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品种太差 许多农户长期习惯饲养土杂猪,这样容易增加饲料消耗,影响养猪效益。养一头土杂猪比养一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少收入100多元。

(2)饲料单一 饲料配方不合理或原料不齐,缺少必要的蛋白质饲料或其它营养成分,造成饲料报酬降低,料肉比提高。用混合料喂猪料肉比为2.8:1或是3:1,而用单一的玉米、稻谷或某些廉价饲料喂猪,每增重1㎏耗料6~7㎏。

(3)喂养不当 许多农户养猪在投料的时间、次数、数量以及饲料的搭配和投料顺序等方面是不科学的。在喂养的时间上早一餐,迟一餐;在饲喂次数上一日多,一日少;在饲喂数量上饥一餐,饱一餐;在投料顺序上不是先粗后精,先稀后稠。这些敝端都会使猪的消化紊乱,影响饲料的吸收利用和猪的生长发育。

(4)猪舍简陋 栏舍是猪生长的必须场所。许多农户利用四边(厨房边、厕所边、坑边、屋檐边)建栏养猪,其布局朝向极不合理,栏舍的结构也不科学。有的猪舍阴暗潮湿,采光通风条件差,冬冷夏热。有的猪舍地面长期积水积尿,猪关在栏中等于坐水牢,臭气熏天,生猪不能健康成长。

(5)不重防疫 养猪者抱着侥幸心理,不愿在预防上花钱,甚至连几大传染病也不愿接种疫苗。虽然有些农户对一些死亡率高、造成经济损失大的传染病重视,但对一些死亡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微的疾病往往有所忽视。殊不知一些慢性病虽不引起死亡,但大大影响猪对饲料的吸收利用,抑制其生长发育。

(6)忽视驱虫 生猪经常接触地面,加上喂用青料、生料,极易感染蛔虫等寄生虫病。尤其是蛔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会引起蛔虫性肺炎、肠炎、肠道阻塞、胆道蛔虫等疾病,轻则使猪发育不良、生长受阻或形成僵猪,其增重率比正常猪低30%,重者会引起死亡。

2 主要对策

2.1 猪场建设

(1)猪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好、利于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猪场周围3km无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大型化工厂及其它污染源,距离交通干线、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km以上。场地选择在居民区常年主导风的下风或侧风向处。

(2)猪场总占地面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不超过2.5~4.0㎡计算。栏舍内通风良好,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无公害畜禽生产要求。

(3)场区要求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有绿化隔离带。

(4)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的饲养模式。

2.2 引种

(1)种猪应从具有种猪生产经营资质的种猪场引进,具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和《种畜禽合格证》。引进的种猪应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使用。

(2)仔猪应来自于生产性能好、健康无病的种猪群所产的健康仔猪。

(3)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或仔猪。

2.3 疫病防治

(1)搞好饲养管理,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兽医防疫应按照《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和《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准则》的要求进行,兽药、疫苗须来源明确,质量可靠。

(2)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科学免疫。使用的疫苗应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要求。

(3)推荐使用国家兽药典收载的兽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

(4)兽药使用应在临床兽医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掌握兽药的用法、用量和停药期。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