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特禽场的卫生防疫要求和制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30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19

近年来,特禽生产发展较快,但许多疾病也随之而来,积极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某些特禽生理指标尚未掌握,疾病诊疗困难,有些疾病则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故防治特禽的疾病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禽病的发生取决于致病因素和禽体抵抗力的强弱。对于一个特禽场(舍)来说,防止疾病的主要措施应从下列三方面来考虑:一是如何阻止病原体进入禽场;二是如何尽可能消灭存在于禽场中的病原体;三是如何提高特禽机体的抗病能力。

一卫生防疫要求 根据特禽场卫生防疫的原则,对场址选择,建筑物的安排,设计的样式和设备等提出一定的要求,各禽场应结合本场的具体条件对场址进行认真地调查研究和选择。因为它关系到以后的生产水平,投资回收,经济效益等。为此,必须考虑地势、水源、雨量、交通和疫情等自然条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特禽场应建造在高燥、平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水质优良、通风向阳的地方,应远离(至少500米)交通主干道、村镇、工厂及其他禽场,特别要远离屠宰场、肉类加工厂。同一场内不应饲养两种以上家禽和特禽。

2.特禽场要建2.5米以上高度的围墙,有条件的要在场周围设防疫隔离带。应根据本地区的主风向进行布局,饲料库、育雏舍建在上风头,兽医室、死鸡处理和粪便处理场设在下风头。生活区和生产区必须严格分开。

3.各栋特禽舍之间要保证一定的距离(约20—40米),中间可开挖防疫沟。特禽舍座北朝南,为了便于冲洗消毒,舍内地面、墙壁要求用水泥粉刷,其窗口要加铁丝网防止野鸟或兽类进入。

4.特禽场的大门、生产区和禽舍入口处要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关卡。人员,车辆进出必须消毒,严防“病从门入”。

二卫生防疫制度 特禽场要建立防疫机构,制订防疫规程,全场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在制订防疫规程时,应遵照上级单位下达的各种防疫要求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具体实施内容。

1.防疫记录和疫情报告制度。每天记录舍内温度、湿度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全舍特禽的精神状态、食欲是否正常,如有死亡和病情应及时向场部防疫部门报告。

2.禁止外来人员入内,本场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衣服、鞋子和帽子。

3.消毒制度。规定每天必须进行消毒工作,包括用具消毒、地面消毒和工作服消毒等。

4.隔离观察制度。对引进的种禽、种苗必须按规定隔离观察后方可进场。

5.定期疫苗接种制度。按照疫苗接种计划,要做到定期、定人,准确不误。

6.控制环境污染。彻底清除粪便、尸体和杂物并通过焚烧或深埋法,以消除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的危害。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