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对鸭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20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64

本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也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是此病的带毒者。被病毒污染的鸭舍、饲料、饲养用具、水、人员、车辆等都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其传染途径是通过咽和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传染源主要是患病雏鸭及带毒成年鸭。病愈康复鸭的粪便中,能继续带毒1~2个月。鸭蛋内不传递病毒。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多数在冬季或早春暴发。

临床症状

潜伏期1~4天: 有些雏鸭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进展迅速,常常不超过几小时。病鸭离群,缩头拱背,行动呆滞,不久即伏地不能走动,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些病鸭有腹泻,以后出现神经症状,运动不协调,双脚呈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像游泳样,翅膀下垂,呼吸困难。死前头颈扭曲于背上,腿伸直向后张开,呈角弓反张姿势,欲称“背脖病”,这是本病死亡时的典型体征。康复的雏鸭生长缓慢。

解剖病理改变

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肝脏肿大,质脆,呈淡红色或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有的肝脏有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也肿大,有斑驳状花纹。

诊断

通常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解剖病理改变,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

预防

平时应做好预防工作,严格孵化室、鸭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消毒。不从有发病史的鸭场引起雏鸭。用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无母源抗体的雏鸭,于1日龄皮下注射20倍稀释的疫苗0.5亳升;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即母鸭曾注射过鸭病毒性肝炎疫苗或该鸭群曾患过本病),于7~10日龄皮下注射疫苗1毫升。免疫力可保持6周以上。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