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鸭瘟的剖检及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1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72

鸭瘟的剖检及防治

解剖尸体可以看到一般败血病的病理变化,皮肤粘膜和浆膜出血,头颈皮下胶样浸润,口腔粘膜,特别是舌根、咽部和上腭粘膜表面有淡黄色的假膜覆盖,刮落后露出鲜红色出血性溃疡。最典型的是食道粘膜纵行固膜条斑和小出血点,肠粘膜出血、充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为严重;泄殖腔粘膜坏死,结痂;产蛋鸭卵泡增大、发生充血和出血;肝不肿大,但有小点出血和坏死;胆囊肿大,充满浓稠墨绿色胆汁;有些病例脾有坏死点,肾肿大、有小点出血;胸、腹腔的粘膜均有黄色胶样浸润液。

本病可用抗鸭瘟高免血清,进行早期治疗,每只鸭肌肉注射0.5毫升,有一定疗效;还可用聚肌胞(一种内源性干扰素)进行早期治疗,每只成鸭肌肉注射1毫升,3日1次,连用2-3次,也可收到一定疗效;但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对鸭瘟无效果;因此更重要的是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预防鸭瘟应避免从疫区引进鸭,如必须引进,一定要经过严格检疫,并经隔离饲养2周以上,证明健康后才能合群饲养。还要禁止在鸭瘟流行区域和野水禽出没区域放牧。平时对禽场和工具进行定期消毒(被病毒污染的饲料要高温消毒,饮用水可用碘氯类消毒药消毒。工作人员的衣、帽等及饲养所用工具也要严格消毒)。在受威胁区内,所有鸭,鹅应注射鸭瘟弱毒疫苗。产蛋鸭宜安排在停产期或开产前一个月注射。肉鸭一般在20日龄以上注射一次即可。发生鸭瘟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对鸭群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必要时剂量加倍,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现本病时,按照实际情况上报疫情,划定疫区,并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等综合措施。集体病鸭发病,可采取隔离或扑杀.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