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禽霍乱的流行病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1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27

禽霍乱的流行病学

本菌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比较低。在培养基上保存时,至少每月移植2次。在自然干燥的情况下,很快死亡。在37℃保存的血液、猪肉及肝、脾中,分别于6个月、7d及15d死亡。在浅层的土壤中可存活7~8d,粪便中可活14d。普通消毒药常用浓度对本菌都有良好的消毒力:1%石炭酸、1%漂白粉、5%石灰乳、0.02%升汞液数分钟至十数分钟死亡。日光对本菌有强烈的杀菌作用,薄菌层暴露阳光10min即被杀死。热对本菌的杀菌力很强,马丁肉汤24h培养物加热60℃1min即死。

本病对各种家禽,如鸡、鸭、鹅、火鸡等都有易感性,但鹅易感性较差,各种野禽也易感。禽霍乱造成鸡的死亡损失通常发生于产蛋鸡群,因这种年龄的鸡较幼龄鸡更为易感。16周龄以下的鸡一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但临床也曾发现10d发病的鸡群。自然感染鸡的死亡率通常是0~20%或更高,经常发生产蛋下降和持续性局部感染。断料、断水或突然改变饲料,都可使鸡对禽霍乱的易感性提高。

禽霍乱怎样传入鸡群,常常是不能确定的。慢性感染禽被认为是传染的主要来源。细菌经蛋传播很少发生。大多数农畜都可能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带菌者,污染的笼子、饲槽等都可能传播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在禽群中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病禽口腔、鼻腔和眼结膜的分泌物进行的,这些分泌物污染了环境,特别是饲料和饮水。粪便中很少含有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