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黑头病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1-13  来源:中国兽药114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355
    黑头病又称传染性盲肠肝炎或组织滴虫病,是鸡的一种急性原虫病。主要特征是病鸡便血、贫血,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

  一、 病原
  病原为组织滴虫,也称盲肠肝炎单胞虫。

  二、 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在春末至初秋的暖热季节,鸡、火鸡、鹧鸪、和雏鸡均可被感染。本病是由于组织滴虫钻入盲肠壁繁殖,进入血流和寄生于肝脏引起的。2周龄到4月龄的鸡易感性很高,潜伏期7-12天,成年鸡也会发生,但呈隐性感染,并成为带虫者。 
  鸡群的管理条件不良、鸡舍潮湿、过度拥挤、通风不良、光线不足、饲料质量差、营养不全等,都可成为本病的诱因,促使本病的流行和加重本病的病情。

  三、临床症状

  病初病鸡表现食欲不振,羽毛松乱,两翅下垂,嗜眠,怕冷挤堆。消瘦,贫血,下痢,粪便淡黄色或炒绿色,含有血液,严惩时排出大量的鲜血。有些病鸡头部皮肤淤血,呈蓝紫色,有"黑头病"之称。

  四、病理特征:

  组织滴虫病的主要病变在盲肠和肝脏。

  盲肠壁变厚和充血,从粘膜渗出的浆液性和出血性渗出物充满盲肠腔,使肠壁扩张,渗出物发生干酪化,形成由脱落上皮、纤维素、以及盲肠内容物共同组成的干酷样肠芯,似香肠样,略带红色,后发展为连续一层层渗出物浓缩而成的一种分层淡黄的物体,中心为黑色的凝固血块。盲肠壁的溃疡可导致盲肠穿孔,引起全身性腹膜炎。 
  肝脏肿大,表面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下陷的坏死灶,中心为淡黄色或黄绿色,外周边缘为隆起的灰色,成年鸡肝脏坏死灶可融合成片,康复鸡肝脏、盲肠壁形成瘢痕组织。病程1-3周,死亡率可达30%以上,及时治疗的死亡率不高,但病后数周生长缓慢。

  五、综合防治
  1、 预防本病要做到幼鸡和成鸡分开饲养,鸡和火鸡不能混养,雏鸡如能进行网上饲养,使其不接触粪便和污物,可大大减少本病的发生。定期驱除鸡群异刺线虫(如用驱虫净每千克体重40-50毫克),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鸡舍地面特别是泥地运动所要彻底消毒。
  2、 治疗本病可选用下列一种或数开中药物:
  痢特灵:在饲料中添加0.04%,即每千克饲料中加4片(每片0.1克),连用5-7天。
  2-氨基-5-硝基喹唑:在饲料中添加0.05-0.1%,1次/天,连用14天,有很好的疗效。
  4-硝基苯砷酸:混料400-700毫克/千克。
  甲硝哒唑(灭滴灵):按400毫克/千克混饲料,连用5-7天。
  左旋咪唑:在病鸡转向康复时,用于驱除异刺线虫,鸡每千克体重用25毫克(1片),一次性经口投服,也可使用针剂,用量效果5片剂相同,常用于5%的注射液,每千克体重肌注射0.5毫升。
  本病常伴有细菌的继发感染,为减少死亡,在应用上述药物时,可适当并用广谱抗菌素氟苯尼考、复方敌菌净、盐酸克林霉素等。另外,还可采取对症治疗,为阻止盲肠出虫,促进盲肠与肝脏损伤的恢复,每千克饲料添加维生素K3 2-3毫克,清鱼肝油15-25毫升或浓缩鱼肝油丸,连用2-3周;也可喂服护肝片,每只鸡早晚各服1片,连用5-7天,对恢复肝功能有益。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