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疾病的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稳定给鸡群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各种环境条件,如优质全价的饲料、清洁的饮水、正确的光照强度与时间、适宜的温湿度、合理的通风换气、适宜的饲养密度等,环境改变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2 免疫集中期,落实好各项免疫,大部分疾病的免疫在此阶段完成初次免疫与加强免疫,免疫成功不仅可以保护育雏、育成期的鸡群健康,而且可激活免疫系统,为以后阶段的免疫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此阶段免疫是鸡群一生免疫的基础。
3 强调环境控制,加强隔离、卫生和消毒措施鸡群自身抵抗力差,再加上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免疫空白期,决定了鸡群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4 第1周— —母抗保护期第1周雏鸡的行为特点:学习采食、饮水,适应新环境期。绒毛保温能力差,不具备体温调节能力,对外界温度的变化敏感。母源抗体高,虽然获得了对部分疾病的抵抗力,但自身免疫力差,对有些细菌、病毒高度敏感。要想养好雏鸡,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按种鸡场提供的饲养管理手册给鸡群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如喂料、饮水、光照、温度、湿度等,使鸡群及时学会采食、饮水,并保证环境温湿度的恒定,避免忽冷忽热。在疾病防控上要注意有效控制马立克氏病、假母鸡及脱水、煤气中毒及某些药物中毒等疾病的发生。
5 第2~3周—— 启动免疫期 在育雏的2~3周内,雏鸡母源抗体水平逐渐消退,但雏鸡本身的免疫应答还没有足够完善,因此可以将此期称为“零抗体”期;而且此阶段的免疫多而集中,各种免疫应激因素多,为了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必须加强舍内外环境的消毒,提高鸡舍内外卫生标准,有效降低舍内病菌、病毒的含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减少各种免疫因素对鸡群的应激;避免时间性疾病的发生,如鸡球虫病、法氏囊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