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鹅细小病毒病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11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333

鹅细小病毒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本病毒属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病毒呈球形,直径20—22纳米,无囊膜,其芯髓为单股DNA,对乙醚及有机溶剂不敏感,对胰酶和pH3稳定,耐热,能抵抗56℃3小时。

鹅细小病毒存在于病雏的各内脏组织、肠、脑及血液中。初次分离的病毒不能在鸡胚、鸭胚中生长,只能在12—14日龄的鹅胚中繁殖,接种途径为绒毛尿囊腔,接种后5—7天死亡,死亡的胚体有广泛出血,尤以毛囊的出血更为明显。肝脏变性和坏死,绒毛尿膜有轻度水肿。在鹅胚连续通过多代以后,对胚致死的日程可以稳定在3天左右。鹅胚与雏鹅对病毒的易感性有很大差异,来自免疫母鹅的胚和雏对病毒的感染有抵抗力,在分离病毒时应注意这一点。有的毒株在鹅胚细胞中连续传代后,产生细胞病变,并能逐渐通过鸡胚。

本病毒对多种哺育类及鸟类红血球无凝集能力,但能凝集黄牛精子,并为抗小鹅瘟病毒血清所抑制,这一试验可用于病毒鉴定。

本病毒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冰冻状态下至少能存活2年,对一些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

国内分离的小鹅瘟毒株,在抗原性上无明显差别。用方定一等分离到的SY毒株所制备的抗血清,能中和从两广、江、浙、皖、鲁、闽、沪等地区所分离到的毒株,但不能中和鸡新城疫、鸭瘟和鸭肝炎病毒。本病毒连续通过鹅胚15代以后对雏鹅的致病力减弱,用绒尿液0.1毫升接种易感雏鹅未能使其发病。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