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鸭瘟的流行病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09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20

鸭瘟的流行病学

鸭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带毒鸭,其次是其它带毒的水禽、飞鸟之类。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交配以及通过呼吸道也可以传染,某些吸血昆虫也可能是传播媒介。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流行最为严重。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以番鸭、麻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次之,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2-4天,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在人工感染时小鸭较大鸭易感,自然感染则多见于大鸭,尤其是产蛋的母鸭,这可能由于大鸭常放养,有较多机会接触病原而被感染。鹅也能感染发病,但很少形成流行。2周龄内雏鸡可人工感染致病。野鸭和雁也会感染发病。鸭瘟可通过病禽与易感禽的接触而直接传染,也可通过与污染环境的接触而间接传染。被污染的水源、鸭舍、用具、饲料、饮水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某些野生水禽感染病毒后可成为传播本病的自然疫源和媒介、节肢动物(如吸血昆虫)因本病为病毒血症也可能是本病的传染媒介。调运病鸭可造成疫情扩散。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流行较为严重。当鸭瘟传入易感鸭群后,一般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鸭,再经3~5天陆续出现大批病鸭,疾病进入流行发展期和流行盛期。鸭群整个流行过程一般为2~6周。如果鸭群中有免疫鸭或耐过鸭时,可延至2~3个月或更长。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