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月疫病流行动态
2011年3月份我们对河北、江苏、辽宁、山东部分养禽密集地区进行了疾病调查;首先,无论是蛋鸡市场、白羽肉鸡市场及三黄鸡市场,都是以温和型流感(或非典型H5流感)流行为主。蛋鸡产蛋率下降、呼吸道症状明显,免疫接种密度小、接种不科学的地区,出现有死亡率明显现象。肉鸡则是以霉菌性肌胃炎并发温和型流感为主,辽宁、黑龙江、山东部分地区出现霉菌性肌胃腺胃炎病的流行;尤其是辽宁、黑龙江及吉林部分地区,出现肌胃腺胃炎并发气囊炎病,给当地造成极大的损失,死亡率不易控制。我们3月26日为了有效控制白羽肉鸡霉菌性肌胃腺胃炎病,到辽宁葫芦岛地区,对当地广泛流行的肌胃腺胃炎并发气囊炎病,进行了现场调研。同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霉菌病持续流行原因
1、玉米饲料霉变仍然是主要因素:
几年来,玉米需求量高,价格不断攀升使其成为市场的紧俏农产品;于是玉米成为我们相关产业的抢手商品。玉米刚刚离田脱粒就会受到收购商的抢购,我们去年在玉米收购季节,在各地的道路边都可以看到刚刚脱粒,没有脱去杂物的混合玉米就有人来收购;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导致没有晒干的玉米被堆积到大路边相互转手销售,引起大量玉米霉变。这种现象已经上升到成为威胁生物安全的一个问题。
2、玉米进入养殖场后,由于没有多余的储存容器,很多都继续粗放保存到室外或容易潮湿的地方(甚至鸡舍);导致玉米再次霉变。
3、成品饲料霉变:主要表现在饲料保存时间长、舍内空气湿度大引起。这个因素主要在白羽肉鸡饲养过程中常见。
4、鸡舍空气尘埃霉变:由于鸡舍通风换气不科学、尤其是肉鸡棚内温度存在差异,使空气中的尘埃造成霉变现象十分严重。鸡群在呼吸过程中,霉变尘埃进入肺脏、气囊造成霉菌病的发生。
2007年至今霉菌病呈规律性、普遍性存在,一年四季皆常发,已经成为我们养殖业长期、持续需要关注和防范的问题。
三、霉菌病防控迫切性:
1、病因不能排除: 饲料霉变尤其是玉米霉变,客观存在无法改变,导致威胁长期存在。
2、霉菌病流行成规律性:
目前霉菌病虽然对蛋鸡、白羽肉鸡、三黄鸡危害不同,但是根据近期疾病发病状况看很多病例都有霉菌病并发感染。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抵抗力差、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的白羽肉鸡。近3年来不分季节,在肉鸡市场经常可以看到肉鸡、蛋鸡、黄鸡肌胃炎病变,这些都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引起的;每年的6-8月份霉菌毒素引起的腺胃肿大病变同时也在肌胃炎病例中发生。经过我们实验室认证,这些肌胃腺胃溃烂都是由多种类型的霉菌及其毒素引起的病变。
3、业内人士对该病缺乏认识:
一旦进入4月下旬至8月份,该病可能会全国大面积流行。而当下很多兽医经销商、养殖户、放养公司等行业人士,对本病还没有真正认可和认识,对鸡群近三年出现的一些临床症状也大为不解,当蛋鸡产蛋率出现缓慢下降、拉稀、拉饲料样粪便,消瘦等;黄鸡、麻鸡出现拉稀症状,引起体重不达标等;白羽肉鸡出现大范围的拉饲料样粪便、消瘦、体重不达标、僵鸡等。如果发现上述病症,有可能是鸡群感染霉菌,从诊断和治疗上就需要往霉菌病上考虑。
4、目前临床上治疗药物存在差异:
许多兽药生产企业一直认为是传染性腺胃炎病,开发大量腺胃炎药物,但是控制无效。一些厂家生产出修复胃肠黏膜药物,使用后可以看到采食量增加,但是药物停用后立即复发甚至更加严重;这是为什么呢?都是没有认识到该病的致病因素是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引起的。
四、推荐控制方案:
(一)预防:
1、做好饲料、玉米储存工作。建议把饲料或玉米堆放在鸡舍外或专用储物间,防止鸡舍内湿度大引起的霉变。采购饲料时,建议一次性采购玉米或全价料、浓缩料数量应该受到限制;如果采购过多,容易引起受潮霉变。
2、鸡舍内定期进行喷雾消毒,防止空气、舍棚上灰尘霉变。
3、种鸡场应该做好定期治疗性预防工作,防止霉菌毒素通过蛋传播给雏鸡;使雏鸡出壳后就发生肌胃溃烂的病变,导致抗病力差、生长缓慢、停滞。
(二)治疗原则及方案:
原 则: 抑杀霉菌、清除霉菌毒素,修复胃肠黏膜、提升免疫力。
治疗方案:速治+清解合剂+高效鱼肝油。
特别提醒:霉菌病,临床上一般不引起较高死亡率,如果发现死亡率较高的患病鸡群,要考虑有并发病的存在,需要进行配合治疗。
总结:通过对近几年临床上霉菌病流行规律分析,我们发现该病已经成为我们养禽业最常见的疾病,对蛋鸡、种鸡、三黄鸡,它的危害性和流行广泛性远远大于大肠杆菌等常规疾病,并且多为隐性发病不易被发现。而对于白羽肉鸡,霉菌病的危害性及流行的广泛性不次于法氏囊、新城疫、甚至病毒性呼吸道病的危害。为了搞好我们家禽养殖,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霉菌病的危害,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将对该病的预防纳入常规的预防保健程序;消除霉菌病带来的广泛的威胁。(作者:徐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