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主要发在季节交替时期, 主要发生在5至20日龄雏鸭阶段,大多为五日龄开始发病,七到八日龄开始到高峰,起初死亡几只高峰到每天二三十只以一千为例。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在一定要在养殖管理上特别是在本病频发期做好预防准备。
一、病原
本病主要是由鸭疫李墨氏杆菌和感冒病毒引起一种急性传染病
二、流行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在潮湿多雨阴冷天气和季节交替特别是秋冬交替时期最易感,多发于五至二十日龄雏鸭。本病通过呼吸道,饮水,饲料,粪便及饲养器具等传播。密度过大,通风不良,保温不当,环境恶劣潮湿及营养不良等都可以诱发其混合感染。
三、临床症状
多在五日领左右开始发病,病初雏鸭打蔫离群有的瘫痪不能站立,继而出现死亡,有的拉黄绿或白色稀粪。有的会在鸭群安静时听到"呋呋"或咳嗽等呼吸道声音,个别可见到鸭鼻孔处由透明带状分泌物。大多都在发病一至两天死亡。死亡率大概在10%--30%左右,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管理不善死亡率还会多。
四、剖解变化
急性病例大多全身脱水,脾脏肿大坏死,心肌出血死亡。病程长的在浆膜上出现纤维素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心包积液严重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肿大土黄色,个别由出血斑上表面有一层白色或浅黄色纤维素性包膜,易于剥离。另外有的病鸭由气囊炎和腹膜炎,胸腺和盲肠扁桃体轻微出血。但本病大多都死于急性症状,主要表现为脾脏坏死,心肿大,心肌有各种出血斑。
五、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解变化初步诊断为鸭浆膜炎和感冒混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