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07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10

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

【发病因素】

引起坏死性肠炎的因素很多,但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是导致坏死性肠炎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厌氧性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微生物能在肠道中繁殖,产生毒性较强的毒素,家禽对毒素很敏感。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在鸡肠道中增殖的诱因有以下几种。①亚临床型球虫病对粘膜造成损伤,使得梭状芽孢杆菌能够粘附到肠粘膜上并在此进行繁殖;②饲料中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过高,导致肠道中有未消化的饲料存在;③消化酶的分泌紊乱,使得消化率降低、肠蠕动减慢,因此促进了梭状芽孢杆菌的繁殖;④当使用小麦、大麦和燕麦等作为能量饲料来源时,我们发现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要比玉米作为能量饲料高。

【临床症状】

在欧洲,兽医观察到家禽临床型坏死性肠炎在肉鸡各日龄段都有发生,最早发病是在14-15日龄,高峰期在25日龄。其主要症状是,家禽精神沉郁、挤成一团、羽毛粗乱、生产性能降低。死亡率高达10%,但2%-6%的死亡率更为普遍。

患临床型或亚临床型坏死性肠炎的家禽,还会发现有严重胆管性肝炎的病症。只有在加工生产线上才会发现鸡肉颜色差和黄疸、肝脏肿大,外观呈褐色和表面有结节或斑点、肉质等级明显下降(3%-5%)。梭状芽孢杆菌通常栖息于盲肠,但是如果肠道菌群的平衡发生改变,梭状芽孢杆菌在消化道前段大量增殖,导致发生坏死性肠炎或死亡。由于胆管连接着胆囊与肠道,梭状芽孢杆菌可能会转移到肠道上部而进入胆管,随后阻塞胆囊或进入肝脏,导致上述症状出现。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