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学
引起鸡副伤寒的沙门氏菌是血清学上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产生芽胞。大小通常为0.4~0.6µm×1~3µm,它们偶尔可形成短丝。鸡副伤寒沙门氏菌正常带有周鞭毛,能运动,但在自然条件下也可碰到带或不带鞭毛的不运动的变种。本病原体为兼性厌氧菌,易于在普通肉汤或琼脂上生长,最佳培养温度为37℃。在密封玻璃安瓿半固体琼脂中的副伤寒沙门氏菌,在室温下保存40年仍有活力。在琼脂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为圆形、稍隆起、闪光而边缘光滑。菌落大小为1~2mm,依分散的程度而定。有时可看到粗糙菌落。
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如下:发酵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山梨醇并产气;不发酵乳糖、蔗糖、杨苷、侧金盏花醇;通常发酵卫茅醇并产气;发酵或不发酵肌醇;不产吲哚;甲基红阳性;V—P阴性;通常不利用枸橼酸盐;硫化氢通常阳性;尿素不水解;明胶很少液化;氰化钾阴性;硝酸盐被还原;运动力阳性;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脱羧酶阳性但通常迟缓;N2酸盐NNNN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阴性。没有以上特性的细菌不属于鸡副伤寒沙门氏菌,除非能证明它们带有已知沙门氏菌血清型的抗原。例如鼠伤寒沙门氏菌哥本哈根变种常引起鸽的副伤寒,但通常从鸽分离时不发酵麦芽糖,所以初次检查易与鸡白痢沙门氏菌混淆。
鸡副伤寒沙门氏菌的菌体和鞭毛抗原结构差异很大,几乎覆盖了Kauffman-White抗原式中的主要抗原群。从鸡分离到的以B、C、D、E群为主,从火鸡分离到的以B、C、 E、G和亚利桑那沙门氏菌为主。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分离到鸡副伤寒沙门氏菌有90个血清型之多,鼠伤寒、海德堡和肠炎沙门氏菌是主要的血清型。已发现先前很少出现的特定血清型在一个地区或国家内可越来越常见。在任何国家中家鸡较常见的沙门氏菌血清型通常带有地方特色,在短期内分离频率不会有很大波动。大多数新的血清型在自然界不常见,在任何时候动物和人类中约70%的沙门氏菌病暴发不会由10或12种以上的血清型引起。
沙门氏菌能在环境中存活和增殖是本病传播的主要因素。本病原体对热和其他大多数消毒药很敏感。60℃ 5min可杀死鸡肉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但在速冻鸡肉中可存活很长时间。
酸、碱液和石炭酸复合物是鸡舍常用的消毒药。甲醛也是广泛使用的消毒剂,特别是用于种蛋、孵化器、孵化室和鸡舍的薰蒸。甲醛和含甲醛化合物对消除土壤和用具的沙门氏菌也很有效。垫料中含有水分和溶于水的氨使pH升高是不利于沙门氏菌存活的因素,因此在新鲜垫料中沙门氏菌比在旧垫料中存活的时间长。沙门氏菌在饲料中和灰尘中存活的时间较长,温度越低存活的时间越长。本病原体在粪便和孵化室的羽毛屑中可长期存活,在土壤中可存活几个月,在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存活最好。
二、流行特点
鸡副伤寒沙门氏菌可感染大多数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本病原体的广泛分布使它们可以迅速传播。大多数鸡群在其生命的某些阶段均可感染沙门氏菌。本病的传播途径有多种,经卵传播是其中之一,包括经卵巢直接传播和穿入蛋壳的间接经卵传播。
1.易感宿主
鸡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在家鸡中以火鸡和鸡最为常见,幼龄鹅和鸭也很易感,鸽也可发生本病。在其他鸡类以及所有家养和野生的哺乳动物都很常见。
(1)火鸡:流行率比任何其他鸡类都高。主要的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群间的感染率有差异,以0~72%不等,有1/3的暴发感染率超过10%。公鸡、母鸡和仔鸡的感染水平无多大区别。饲料和饲料成分是新血清型进入火鸡群的主要来源。
(2)鸡:可以由多种血清型引起。死亡率从20%~100%不等。死亡一般仅见于幼龄鸡,以出壳后最初2周最常见,第6和第10天之间是死亡高峰。1月龄以上很少死亡。鸡对沙门氏菌感染的抵抗力随年龄而迅速上升,到第3至第5周龄时感染水平显著下降。3周龄以上很少引起临诊疾病,只有存在其他不利条件时才可能出现高死亡率。但这些存活鸡中有很大部分仍然带菌,成为无症状的排菌者。通过带菌鸡污染的新鲜垫料可使感染在群内迅速散布。肉用仔鸡群感染可把沙门氏菌带进加工厂,在消费者的鸡肉中发现的很多沙门氏菌血清型都与肉鸡场发现的相似。加工过的鸡肉可带有沙门氏菌,最可能的来源是塑料运输箱,因为水洗不能降低其污染率。
随着鸡群的成熟,感染的鸡数减少,其盲肠和粪便中的细菌数下降。鸡经受运输应激不增加排菌和感染。成年鸡感染不显外部症状,但在长时间内肠道带菌。副伤寒感染对不同品种和品系的鸡在易感性方面差异不大。生殖道上行感染试验表明,95只蛋有30只蛋壳带菌,1只蛋卵黄带菌。经口感染后约25%的产蛋鸡在粪中排菌,这些鸡产的蛋中有10%为沙门氏菌阳性,但仅有1只是蛋内带菌。有人检测5个种鸡群,发现其中1个将副伤寒垂直传播给后代。
2.传播途径
鸡副伤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种鸡感染时可经卵传播,此外饲料、啮齿动物、野鸟和其他媒介也可造成家鸡感染。
(1)经卵传播:可分为经卵巢的直接蛋内传播和蛋壳污染并穿入蛋壳引起的经卵传播。经卵巢的直接蛋内传播可偶见于火鸡,但蛋感染率低;鸡则很少见。据认为至少有些副伤寒沙门氏菌可产生卵巢和腹膜局部感染,因此在蛋壳形成前污染蛋内容物。虽然这样的蛋内感染率低,研究结果表明,有时可发生真正的蛋传播。肠炎沙门氏菌偶尔可以经卵传播,但不同菌株之间有差异。
产蛋过程中粪便污染蛋壳或产蛋后在产蛋箱、地面或孵化器内污染蛋壳在本病的传播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蛋壳表面的副伤寒沙门氏菌可以穿入蛋壳,在蛋内繁殖,造成经蛋传播。进入蛋内的沙门氏菌在卵黄内繁殖很快,随后感染发育中的胚,引起胚胎死亡,或孵出感染雏,成为感染其他雏的来源。蛋白对穿入蛋壳的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很小,蛋壳的结构和质量,如是否有裂缝,决定进入蛋内的程度。相对湿度高有利于蛋壳上沙门氏菌的繁殖。污染蛋把沙门氏菌带进孵化器,还可感染出壳的雏鸡。
(2)环境传播:污染的蛋壳、羽绒毛、灰尘和其他孵化的碎屑都是孵化器内感染的来源。通过气流的作用,孵化器中的沙门氏菌散布到整个孵化室中,并存活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感染随后孵化的一批鸡。在育雏器中鸡副伤寒可通过吸入、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或直接吃进病雏的粪便而迅速传播。本病可从较大的无症状肠道带菌鸡直接传播到幼龄鸡,或通过靴鞋、饲料袋、运输板条箱或育雏设置等污染物而传播。
(3)饲料传播:饲料是鸡副伤寒沙门氏菌很常见和很重要的来源。污染水平通常不高,但是污染量达1个细菌11~159饲料就可引起感染。饲料成分中的鱼粉污染最为常见。从饲料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的血清型与从垫料和加工过的家鸡胴体中分离到的存在显著相关。显然,减少饲料污染可以减少胴体污染。
(4)通过人和其他动物传播:鼠类常带菌,其排泄物可污染饲料和饮水。野鸡也可传播感染。家畜也可成为家鸡的感染源。人类接触造成感染与饲养员和人类排泄物有关。
5)成年鸡和幼龄鸡中的直接传播:感染鸡的粪便是成年鸡中直接感染最常见的来源。垫料是幼龄鸡直接传播的主要来源,不仅可造成同一批鸡的传播,而且可传给下一批鸡。
(6)其他传播途径:昆虫和外寄生物,如蝇、蚤、申壳虫和蟑螂等,也可传播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