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传染性鼻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7-06  来源:- 未知来源 -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81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炎、眼结膜炎、眶下窦炎和颜面水肿为特征。
  1 病原学
  副鸡嗜血杆菌为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成员。本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为球杆状或多形性,大小为1~3微米×O.4~0.8微米,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大多数有毒力的菌株在体内或初次分离时带有荚膜。在病料中以单个、成双或短链形式散在或成丛存在。
  本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排出鸡体的病菌很快死亡。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
  2 流行病学
  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感染动物为鸡,各种日龄的鸡都能感染,但以育成鸡和产蛋鸡多发,尤以初产蛋鸡最敏感。
  本病以秋冬、春初季节多发。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氨气刺鼻,维生素A缺乏,寄生虫感染等因素均可促进本病发生和流行。
  3 临床症状
  本病自然感染潜伏期为1~3天。
  以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病鸡精神沉郁,缩头呆立,流稀薄至黏稠鼻汁,致使呼吸困难、打喷嚏和频繁甩头。随后一侧或两侧颜面浮肿,眼结膜发炎、流泪,严重的整个头部肿大,有的眼角膜混浊、失明。
  4 病理变化

  以鼻腔、眶下窦和眼结膜急性卡他性炎症病变为主。鼻腔、眶下窦黏膜充血、水肿,内充满水样至白色黏稠性分泌物或黄色干酪样物。
  5 诊断
  5.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查:分离培养(血琼脂平板培养,观察菌落)、生化反应、动物试验(将病料或培养物接种于1~3只鸡的眶下窦内,观察病变)。
  血清学检查:血清平板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三种方法均用于检测待检抗体,在鸡受感染后,血凝抑制试验检出抗体的速度不如前两个试验快。
  病料采集:对急性期病鸡用热铁片烧烙眼下部的皮肤,无菌剪开窦腔,用无菌棉拭子深深插人窦腔内,从此部位常可获得纯培养。或用棉拭子采取气管和气囊分泌物做病料。
  6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密集饲养,定期预防性给药,新引进鸡必须隔离、检疫。疫区应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发现本病应及时淘汰处理患病鸡群。被污染的鸡舍、场地、用具应严格消毒。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