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特禽禽流感现状及防疫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2-17  来源:中国禽病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92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AI).是国际公认的A(甲)类传染病.病原是A(甲)型流感病毒。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经济贸易全球化、交往频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野生禽鸟迁徙地不断变化等原因.促使禽流感病毒(AIV)与禽流感(AI)发生了许多变化(病原学上的结构、变异性.致病性:流行病学上的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流行方式).从而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重新认识.以便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保障人类健康。

1.病毒变异的多样性。

实验研究与生产实践都证明禽流感病毒不仅亚型复杂易变.而且病毒的致病力也具多种多样变化;即使同一种亚型株对不同禽类的致病力也不同:同一分离株对不同禽类也有不同的致病力;同一亚型不同分离株对同一禽类的致病力也不一样同一分离株对同一种禽类的致病力也会随流行而增强.更何况AIV在生物安全失控、生态环境不稳定条件下会更趋于发生基因漂移、转换、重组.导致变异频率增加的潜在危险。

2.易感动物谱扩大.

致病力增强与显性感染病例增多。以前认为Al主要危害鸡.故喻为鸡瘟.鸭等水禽只是偶尔发病.列为AIV的贮存宿主。迄今证明.鸭等水禽的易感性、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极高以前认为Al仅在特禽火鸡中流行.近来发现几乎在所有野生禽鸟中都有感染,特别是在驯养的(包括观赏的)珍珠鸡、乌骨鸡、鹌鹁、雉鸡、鹧鸪、鸵鸟、番鸭、野鸭、野鹅、天鹅、大雁、矶鹬、赤翻石鹬、鹭、海鸥、海鹦、鸥孔雀、八哥、鹦鹉(长尾鹦鹉、白鹦、虎皮鹦鹉)、雀、编织鸟、鹰、椋鸟(以色列椋鸟、澳大利亚椋鸟)等特禽鸟群中感染流行.其中多数迁徙禽鸟已成为危险的传染源。

1.火鸡禽流感。

火鸡如同鸡一样对禽流感病毒最敏感.感染后发病急、症状重、死亡率几乎达到1 OO%。引发火鸡流感的主要病原是H1N1、H5N9(美国).H5N1(中国).H5N8(爱尔兰).H7N1、H7N3(欧洲地区、意大利)和H9N2(美、德、意、爱尔兰、南非、中东地区与韩、中国)等亚型禽流感病毒。病的症状依毒株亚型与致病力高低、感染途径和火鸡年龄及环境因素等而多种多样,多数是感染高致病力毒株后的幼龄鸡潜伏期短、症状重、死亡率高。一般表现高发病率、咳嗽、沉郁、孵化率低、产蛋下降、头部水肿。最常见的剖检变化为卵巢退化、出血、肺充血水肿、肾脏肿大气囊炎、气管炎、输卵管炎和肠炎病变。

2.鸵鸟禽流感。

该病曾在1 981—1 991年于南非的雏幼鸟和育成鸟中多次流行过,毒株为H7N1亚型.当时的死亡率为1 5%~6O%:加拿大于1 991—1 996年先后流行过4次,并分离到AIVH7N1亚型株;2O世纪9O年代以来美国已经发生过4次该病.先后分离到数株亚型病毒欧洲地区(英、法、比、丹、荷)于1 994—1 997年先后从进R或进R后发病的鸵鸟中分离到H5N2、H5NgAIV亚型株;中国自2O世纪9O年代从非洲、美国、加拿大引进鸵鸟以来,首先在广东饲养,先后向内陆扩展,但由于上下对疫情隐瞒,鸵鸟禽流感在近年来方有所闻雏幼乌与成年的病死率分别达75%与25%。迄今已知引发鸵鸟禽流感的亚型有:H5N1、H5N2、H5N3、H5N9、H7N1、H7N7、H9N2(非洲鸵鸟),H 5 N 1(澳洲鸵鸟、美洲鸵鸟),H3N2、H4N2、H4N6、H5N1、H5N2、H5N9 H7N 7、H7N3、01\',14、H101\',14(美洲地区).H5亚型(中国)。病的临床表现与剖检变化与感染毒株毒力、致病性和鸵鸟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雏幼鸟最易感。最急性型多见于3日龄至1月龄雏幼鸟,往往不见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8O%~100%;急性型主要发生在1~8月龄幼鸟和育成鸟.出现沉郁、食减、结膜炎头颈与翅下垂.拉绿稀便,流鼻涕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出现神经症状病死率约75%。成年鸟多呈温和型经过仅出现轻度呼吸症状,死亡率在25%以内。剖检可见实质器官炎症、充血、出血变化肝脏有坏死灶。

3.鹌鹑禽流感。

病原主要是H5、H7和H9等亚型禽流感病毒.H5N1、H9N2亚型广泛存在在鸡、鸭、火鸡和猪群中.H7N1、HgN2亚型在美洲、欧洲、亚洲和中东一些地区的鸡、火鸡中也广泛存在感染动物甚广也是鹌鹑流感的疫源。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产蛋下降、沉郁、被毛松乱、下痢和呼吸困难.有的出现头颈歪斜叉肢等神经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剖检可见实质器官充血、出血变化和炎症病变。

4番鸭与野鸭禽流感。

感染的病毒亚型为H1 N| H2N6、H3N1、H3N2、H3N6、H4N1、H4N2、H4N6、H4N5、H5N1(中国),H5N2、H5N3(中国香港地区),H5N6、H6N1、H6N2、H7N2、H7N3、H7N7(欧洲)、H8N4 f中国台湾) H9N2 H9N8? 0N7、H1 0N8、H1.N2、H1.N6、H11N9等。其中H5N3(野鸭,加拿大)和H5N2(野鸭,美国)无致病力。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减蛋型出现以减蛋为主,产蛋量迅速下降,有的病群产蛋量由95%下降到70%以下.剖检时仅见卵巢、输卵管炎性病变。败血型多见于雏鸭、肉鸭和番鸭,发病率可达8O%~1 00%.死亡率为7O%~8O%.雏番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为100%与9O%以上。主要症状为沉郁、咳嗽、腹泻和头颈后仰等神经症状.产蛋病鸭产蛋下降剖检时可见实质器官充出血变化。

5.其他特禽禽流感。

此外还从鸽分离到H5N1(中国、美国).自孔雀分离到H5N1(中国),大雁、鹅分离到H5N(中国)从天鹅分离到HN7(意大利)自燕鸥分离到H5N3(南非)和知更鸟分离到H7N1.以及在八哥分离到H5亚型(中国)其中在中国分离到的毒株均来自发病的病例。H9N2亚型在美国海鸟中的毒株分离率达8 5%。

三禽流感防制措施

1预防措施:

(1)对进出口禽鸟(家养的、野生的和观赏驯养的)及其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并应及时掌握产地的疫情防止病原侵入或输出。

(2)对国内的疫情实行及时的公开通报.以利于疫情能及时控制和防止扩散。

(3)全面实施消毒防疫和养殖业生物安全措施,以便及时消灭病原和建立养殖安全环境,从根本上保证动物与人的健康。

(4)实行禽、鸟、猪等分养,并防止野鸟、候鸟进入。

2控制措施:

(1)尽快诊断。具体办法是在经临床、剖检和流行病学初步诊断的前提下将发病的与刚死的禽和抽样采取的血液一并送往国家疾病实验室做病毒分离鉴定与血清抗体检测以便确诊。

(2)立即划定疫区进行严格封锁,扑杀全部禽鸟及进行彻底消毒。

3免疫预防措施。

迄今尚无特效药物可供治疗禽流感,但禽流感病毒具有免疫性是可用疫苗预防该病的发生、流行的。目前,用于禽流感有效而安全的疫苗主要是病毒株经鸡胚增殖后用甲醛或p一丙内酯灭活后制成的全病毒灭活疫苗,有单价苗、多价苗和同源苗(型.即H、N相同)、异源苗(型.即H同、N不同)等多种疫苗。通常做两次免疫接种可获得对同种或同一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免疫期6个月左右。目前我国批准生产使用的禽流感灭活疫苗的毒种为H5N2亚型N28毒株属异源全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可能不如同源灭活疫苗。同源灭活疫苗由于自然毒株与疫苗毒株无法区别,加上目前的生产条件尚无法达到控制散毒等原因未得到国家批准。至于禽流感活疫苗据报道从火鸡分离的自然弱毒株(火鸡/俄勒岗/71)对鸡无毒力免疫鸡后可获得抵抗强毒的攻击。目前世界各国仍然禁止研制使用常规的禽流感弱毒苗……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