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预防鸡法氏囊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养鸡场常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雏鸡感染后还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免疫苗免疫失败。 由于雏鸡体状况、饲养管理和病毒致病力的强弱不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表现多样。 临床可见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高潮在3~6周龄,因母源抗体在3周龄前可保护雏鸡不感染本病,若雏鸡来自传染性法氏囊病阴性的种鸡群,则雏鸡的发病日龄可以提前。潜伏期约24小时,易感的鸡群中,初发的法氏囊病多呈急性型,一旦流行之后,常呈隐性感染。 鸡法氏囊病的初期症状之一是部分鸡有自啄肛门羽毛现象。有的会引起鸡的啄肛,病鸡厌食,无神,羽毛松乱,无光泽,皮肤干燥,沉郁,嗜眠,排出白色或黄色水样粪便,肛周羽毛常被污染,颈部躯干震颤,步态不稳,头下垂,眼睑闭合,脱水,眼窝凹陷,最后衰弱而死亡,或者恢复,个体鸡的病程为5~7天,整个鸡群的病程为2周左右。 急性病鸡可在出现症状后1~2天死亡,3~6天为死亡高峰期,6天后死亡逐渐下降,9天后死亡迅速平息或停止。 病死率0%~60%,较为常见者为2%~8%之间,但雏鸡病死率有时可高达60%以上。由于法氏囊被破坏,产生免疫抑制现象,对疫病的抵抗力减弱而易患其他传染病,给鸡群造成严重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