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当前鸡呼吸道病的诊疗困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1-0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42

当前鸡呼吸道病的诊疗困惑

笔者在对辽宁、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的鸡呼吸道病的调查和会诊中了解到,今年入冬以来的呼吸道病较之以往更凸显多病因、难治愈的趋势。现就的临床诊治情况做一分析,供业内同仁参考。

1免疫抑制病的作用

免疫抑制病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或诊断误导。具体到鸡呼吸道病的临床诊疗,表现为单纯地对症治疗只能一时控制症状,不能彻底治愈鸡群。部分病例单独感染时易治疗,却因免疫抑制病的发生,易使诊断和治疗走入误区,其结果则是确诊的困惑,反复用药,频繁换药,超剂量超疗程用药,久治不愈,还引发鸡的药源性肝肿和肾肿。

笔者曾在山东、河北的肉鸡养殖密集区接触了以呼吸道炎症为主要特征的非典型性新城疫,在会诊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病例都曾有过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史。鸡群是从7日龄起在3周时间内防疫了2次新城疫疫苗(其中包括新城疫油苗),但仍发生新城疫,接下来便是气囊炎、支气管堵塞等继发病。为什么免疫后仍阻挡不住新城疫病的发生呢?主要是由于法氏囊疫苗的免疫失败,使得2次新城疫疫苗免疫失败。而当炎症作为最突出的表现症状时,误导临床工作者。而这种单纯地就病论病治病,不综合考虑免疫抑制的因素,是很难治愈这类呼吸道病的。

2一线工作者水平参差不齐

往往是经验不足的一线工作者,把呼吸道病统统归结为禽流感。这不仅是经验问题,笔者了解到,呼吸道病难治和禽流感的舆论导向促使一部分人为避免诊疗责任,将各种疾病混感统一诊断为禽流感。还有一种情况,后期的混感严重,诊治难加之禽流感疾病的多发,使部分临床工作者产生了“撒网”心理,针对病症用药时如同扑鱼撒网,不管有没有禽流感,先下手为强,有枣没枣三杆子。

3产品使用的模糊性

部分企业的产品标明成分和实际成分不符,个别还含有违禁成分。为了畅销于市场,企业不仅在对外宣传上玩文字游戏,搞模糊战术,在对技术员培训时也讳莫如深,这使得技术员在应用产品时不仅其他厂家的药不清楚具体成分,自己所应用的药物也不清楚具体成分。因此,在用药时往往形成毒副作用叠加。更有甚者,产品和治疗方案标明主治各种呼吸道病,但还可治疗寄生虫病等,让人摸不透该产品的主要功效。

还有的养殖场(户)一直采用原料药预防和治疗,认为原料药更纯,疗效好,价钱也便宜,殊不知呈碱性的原粉进入鸡呈酸性的腺胃、肌胃后,会被中和且在缺少稳定剂、缓释剂、增效剂的配合下其疗效并不如复方制剂。

4通风的原因

冬季鸡舍的通风与保温是相互矛盾,往往是保温有余通风不足。鸡舍通风不良和氨气过重会诱发多种呼吸道病,也会延误治疗效果。对于呼吸道病来说在良好环境中结合药物治疗,呼吸道病很快治愈,但在恶劣环境中则很难根除,可见合理的通风换气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