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毒性肾炎是由鸡肾炎病毒引起的导致肾脏病变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对雏鸡的致病性较强。该病在鸡群中存在比较广泛,愈来愈多的养鸡国家开始重视和研究该病的防治工作。流行特点鸡病毒性肾炎病主要见于鸡和火鸡,鸡群中抗体阳性率为10%~100%,产蛋鸡和肉用鸡之间无显著差别,7~56周龄火鸡阳性率可达74%。 本病发生有明显年龄特征,人工感染试验证实1~14日龄雏鸡,有50%~100%发生肾病变,而28~300日龄各组无变化。不同品种易感性不同;LS系SPF鸡胚较RIR系鸡胚易感性高,15I系SPF鸡比PDL-I系易感,且病变严重。本病主要经口腔、皮下、肌肉、脑内和腹腔,也可经鼻和结膜囊感染发病,接触感染也易发生,且有可能经卵传播,主要通过粪便排毒。主要症状1日龄最易感,成年鸡呈隐性感染,不出现肾炎病变;内脏可见尿酸盐沉着,特症性症状 是生长发育停滞,产蛋量下降,而蛋品质没有变化。防治措施目前没有特异的疗法,也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供免疫预防。主要依靠把好引进种蛋关。已有证明,从人工感染胚后孵出的雏鸡中分离到病毒。另一方面,严格饲养管理,减少人员往来,减少水平传播的机会。因为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容易造成本病的传播。感染鸡并不一定表现临床症状,但感染后2天能在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感染后4~5天排出的病毒量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