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呆立不动,食欲减退,喜饮水,腹泻,排出黄褐色糊状继而水样粪便,羽毛松乱,鸡冠苍白,呈鳞片状皱缩,逐渐消瘦,产蛋率下降、软皮蛋、沙皮蛋增多,有的鸡冠苍白、腹围肿。 病理变化 本病的病变特征是肝肿大、褪色、发生实质变性而呈现星状黄色坏死,质地脆弱,肝脏包膜有不规则出血,有的包膜下有血肿,有的腹水,心包炎,心肌苍白,有坏死点;肺瘀血,有局灶实变区,脾肿大,个别有出血点,肌胃和腺胃浆膜下条纹状瘀血,卡他性肠炎,空肠黏膜出血,肾脏肿胀、退色;卵巢变性,有的卵泡破裂,死鸡的子宫内有完整的鸡蛋。 实验室诊断 取病死鸡心血、胆汁涂片和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不同形态,能运动,无芽胞,革兰氏阴性的弯曲细长杆菌。 生化试验:纯培养物不发酵不氧化碳水化合物,M.R及V-p试验均为阴性,不能水解明胶或尿素,无脂酶活性,氧化酶阳性,不产生色素或靛基质。 动物回归试验:将纯培养物接种于5~8日龄鸡胚卵黄囊,接种后3~5日内鸡胚死亡,见卵黄囊及胚体出血。用尿囊液给雏鸡肌内注射0.5ml,接种后7~10d部分鸡只发病死亡。剖解死亡鸡只可见类似病变;取病死鸡心血、胆汁涂片和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同样的菌体。 血清学检:可用试管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检查鸡血清进行诊断。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解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但要注意本病的肝脏病变症状应注意同沙门氏菌引起的伤寒和副伤寒、大肠杆菌引起的肝周炎病变,白痢病、肝破裂、脂肪肝出血综合症、包涵体肝炎等进行鉴别分析,最后做出诊断。 防治措施 严格对鸡舍内外、饮水、饲料及用具等的消毒,保持鸡舍的通风和清洁卫生,保持鸡舍内合适的温湿度、饲养密度和光照。供给鸡只营养丰富的饲料,精心饲养。 治疗:用痢菌净(1:50000浓度)拌料饮喂,连喂5d,同时用2.5%浓度普杀平溶液1:500倍稀释饮水,连续饮用4d,隔日用复方禽菌灵,0.8%拌料,连用7d。病情严重的鸡只分别用磺胺喹恶啉0.04%和磺胺二甲氧嘧啶0.1%饮水,连用5d,同时用链霉素4万IU/kg体重肌注。用药后4d,剖检的死鸡可见肝脏颜色基本恢复正常,坏死病灶消失,盲肠扁桃体部位渗出减少,但心冠部仍有较多黄色胶冻样渗出物。用药后第5d死鸡明显减少,至第8d停止死亡。最后控制了病情的蔓延,鸡群恢复了正常。 通过本病的诊治,充分说明早防治早治的重要性,呋喃唑酮对本病疗效确实,但本病易复发,应坚持用两个疗程。预防本病主要是平时除注意消毒,搞好清洁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存在外,还应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抗菌药,提高鸡群的抵抗力,控制寄生虫病及其他疾病是,才能有效控制鸡弧菌性肝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