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脑脊髓炎是主要侵害幼鸡的一种病毒病,以运动失调和头颈部震颤为特征。产蛋鸡可出现一时性产蛋急剧下降。 主要症状和病变:自然发生通常见于1-2周龄,起先表现精神不好,眼睛稍为迟钝,接着头颈震颤,运动失调,前后摇晃,最后动作失控,不能运动,但仍有食欲,直到因饮食不足而衰竭死亡。肉眼病变不明显,严重时可见肝脏肿大,肠炎。 一、病原特点 禽脑脊髓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无血凝性。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株的毒力及对器官的亲嗜性则有所不同,多数为嗜肠型,少数为嗜神经型。本病毒抵抗力一般,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4周。 二、流行特点 鸡、火鸡等对本病毒易感,主要侵害1~3周龄雏鸡,并引起发病,母鸡亦可感染发病,但无明显的神经症状,而以产蛋率下降为主。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并可经卵垂直传播。雏鸡发病时,疫情通常局限于本场或范围较小的区域。母鸡感染时,疫情可传播到其种苗到达的区域。 三、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潜伏期1~14天,经卵垂直传播感染的雏鸡一般在出壳后1~2周发病。患病雏鸡精神委顿,中枢神经紊乱,共济失调,肌肉震颤甚至痉挛、抽搐,部分患鸡视力减退或失明。成年母鸡表观产蛋下降,产小蛋,但蛋壳形状、颜色和卵内容物的品质等变化不大,母鸡感染阶段产下的种蛋所孵化的雏鸡通常有感染发病。剖检有时可见患病小鸡眼角膜有一定程度的蓝色混浊,肌胃、心肌等可能见有浅灰色云雾样病灶(淋巴滤泡增生);小脑出血,脑实质有组织学病理变化、主要是非化脓性脑炎。 四、诊断 发生产蛋量下降的母鸡、其发病期间产下的后代雏鸡表现中枢神经紊乱等神经症状、病雏肉眼可见病理变化不甚明显,一般化学药物治疗无效等特征均有助于初诊。确诊需要经病毒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诊断。临床上应与新城疫、维生素B1、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E硒缺乏症等相鉴别。 1.鸡新城疫:嗉囊充满酸臭液体和气体。拉黄白色或绿色腥臭稀粪,有时混有血液。 2.维生素B1缺乏症:患禽表现两脚发软、无力,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扭头、转圈或无目的奔跑,阵发性的抽搐、痉挛或呈观星姿势。 3.维生素B2缺乏症:病禽的症状是消化功能障碍,厌食、废食、下痢、羽毛缺乏光泽;趾爪向内卷曲(如握拳样),常以跗关节着地负重而行,严重病例双腿呈“劈叉状”张开,部分病禽急性死亡。 4.维生素E硒缺乏症:主要特征是发生脑软化症、渗出性素质和肌肉营养不良症(白肌病)等。①脑软化症:患禽发生共济失调,转圈,抽搐或发生“观星状”等神经症状;小脑出血,大脑(尤其是后部)软化、透明化、水肿,脑实质凹陷缺损。②渗出性素质:在下颌部、翅膀下部、胸腹部的皮下发生出血、溶血性水肿,水肿部皮肤暗蓝色,皮下具有广泛性的蓝色胶冻浸润。③肌营养不良症:病禽衰弱,运动无力,软脚,横纹肌(心肌、胸肌、腿肌等)肌纤维变性,出现与肌纤维束走向相同的白色或灰白色条纹。 五、防制 ①本病尚无药物治疗,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不到发病鸡场引进种蛋或种鸡,平时做好消毒及环境卫生工作。 ②进行免疫接种,弱毒苗可饮水、滴鼻或点眼,在8~10周龄及产前4周进行接种;灭活油乳剂苗在开产前一个月肌肉注射,也可在10~12周龄接种弱毒苗,在开产前一个月再接种灭活苗,均具有很好的防制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