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笼养蛋鸡的体重密度管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15  来源:中国禽病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73

鸡群的体重均匀度的好坏是鸡群能否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但在实际中尤其是对大型饲养鸡场来说饲养密度一般都稍超出国内平网式饲养密度的上限(8~10只/m2)1~2只,这样必然会出现低于标准均匀度下限以下的群体,这些鸡一般约占10%~20%。

其中分两类:一类是病、残鸡应予淘汰,另一部分为无病的健康鸡,但由于在鸡群内争食导致采食量不充足而造成体重不够。如将此部分鸡全部淘汰则造成损失和浪费(下文称这部分鸡为落脚鸡)。

由于落脚鸡的存在,降低了鸡群的均匀度和商品合格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养鸡场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减少落脚就必须采取扶壮措施,提高鸡群的整齐度。

对鸡场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对于那些体重未达标的部分群体应采取通过管理及饲料营养的调整技术,使鸡群在预产期前3~4周以充分增重,使体重基本达标或接近大群体重,令其逐步开产。

虽然这部分鸡开产较晚,整个产蛋期相对存活率低,蛋料比高,产蛋枚数略低,但就鸡群整体来说,最终仍可以增加鸡舍总体产量和产蛋率,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