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及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9-27  来源:兽药博览  浏览次数:370

1、病原

鸡坏死性肠炎的病原是C型魏氏梭菌,而直接致病的因素是由魏氏梭菌所产生的毒素。魏氏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如水、土壤、饲料以及动物的倡导内斗含有本菌。卫魏氏梭菌为革兰氏阳性菌,两端粗大钝圆,能产生荚膜。在厌氧条件下,能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形成大而圆的菌落,并有溶血,该菌无鞭毛,不能运动。

2、流行特点

多种动物都可感染本病。在禽类中仅有鸡能自然感染。常发生于2—12周龄的鸡,但3—6个月的鸡也有发生。传播途径主要是井消化道摄入病原菌。当饲养管理不当、肠道机能降低、病原体及其肠毒素对粘膜造成损伤时可诱发该病。一些学者认为球虫感染是使魏氏梭菌感染和发病的主要原因。本病一般在潮湿温暖的4—9月份易发。受污染的尘埃、污物、垫料、饲喂的变质动物蛋白质都是本病的传染源。

3、临床症状

以突然发病、急性死亡为特征。有的病雏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两眼闭合,食欲减退或废绝,贫血,排红色乃至黑褐色煤焦油样粪便,有的粪便混有血液和肠粘膜组织。多数病雏不显示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疾病在集群中持续5—10天,死亡率2%—50%。慢性病鸡生长发育受阻,拍灰色稀粪,最后衰竭而死,耐过鸡多发育不良,肛门周围常被粪便污染。

4、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小肠,尤其是空场和回肠。可见小肠有严重的弥漫性粘膜坏死。变现为肠管肿大,肠腔内充满气体,肠壁充血、出血或因附着黄褐色伪膜而肥厚、脆弱。剥去伪膜可见肠粘膜卡他性炎症到坏死性炎症的各个阶段变化。肠内容物少而呈白色、黄灰色或灰色,有的呈血样、黑红色并有恶臭味。盲肠内有陈旧血样内容物。慢性病例多在肠粘膜形成伪膜。

5、诊断

根据2—12周龄鸡易发生发病急、死亡快,剖检可见小肠后段膨胀、易碎,含有棕色、恶臭液体 ,肠粘膜上覆盖有淡棕色白喉样伪膜等特点可以作初步诊断,确诊依靠实验室检查。

在诊断上应与溃疡性肠炎和球虫有区别。鸡坏死性肠炎在临床症状上与溃疡性肠炎有相似之处,但溃疡性肠炎病例的肠粘膜五出血现象,有数量不等的溃疡斑,上有大小不等的黄白坏死区,而坏死性肠炎病例的盲肠和肝脏一般无明显病变。球虫病与坏死性肠炎也有相似之处,但球虫病以肠粘膜严重出血为特征,镜检可见球虫卵囊。

6、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卫生和消毒工作,保管好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防止有害菌污染。也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

(2)药物治疗 青霉素,雏鸡每只每次2000国际单位,成鸡每只每次2—3万国际单位,混饲或饮水,每日2次,连用3—5天。

红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15mg,分两次内服;或拌料,每千克饲料加0.2—0.3克,连用5天。

林可霉素,拌料,每千克体重15—30mg,每日一次,连用3—5天。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