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特点
1.鸡新城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在春初、秋冬季节变换时易发。流行时以鸡的易感性最高,鸽子、鹌鹑、鹦鹉、火鸡、鹅、鸭、鸵鸟等都可感染发病。其中鸽子和鹦鹉对本病的流行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近年鹅和鸭的新城疫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2.病死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鸡接触病鸡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等,通过呼吸道、眼结膜以及消化道感染发病。
3.在很多养鸡密集地区,一些养鸡场常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其特点是发生在免疫鸡群,尤其是在20日龄~40日龄、60日龄~100 日龄、180日龄~350日龄的鸡群容易发生。雏鸡最初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其后表现出新城疫的神经症状。60日龄~100日龄的育成鸡主要表现为病鸡生长不良、消瘦、瘫痪和排稀绿粪,鸡群有零星死亡,影响鸡以后的产蛋性能,产蛋率往往达不到标准水平。180日龄~350日龄的产蛋鸡群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产蛋下降,蛋壳质量变差。
4.1998年以后,新城疫发病逐年加重。在很多养殖地区,特别是15日龄~40日龄的鸡群大面积发生典型新城疫,死亡率极高。而这些鸡群一般都用过2次~3次冻干苗的免疫,似乎免疫冻干苗不能有效预防新城疫的发生。用过冻干苗和油剂苗免疫的鸡群,发病轻,死亡率低。2001年以后,雏鸡(主要是3日龄~10日龄的肉子鸡)新城疫发病有增加趋势,母源抗体不能有效阻止通过呼吸道黏膜途径感染新城疫的发病。
临床诊断
1.潜伏期长短、发病程度与感染病毒的数量、毒株的强弱、感染途径、感染鸡的日龄、有无并发继发感染和鸡体抵抗力有关。一般潜伏期为3天~5天,雏鸡发病比成鸡严重。
2.病鸡体温升高,可达43℃~44.5℃,精神不振,离群呆立,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呼吸困难,张口伸颈,时有喘鸣音或咯咯声,有吞咽动作。肉冠和肉垂发绀、倒冠、冠尖出血,坏死。
3.病鸡嘴角流涎,常有甩头动作。倒提鸡时从口内流出大量淡黄色酸臭黏性液体(主要是嗉囊麻痹,饲料和饮水在嗉囊中存留时间过长造成的)。一般在呼吸道症状出现后2天~4天,采食下降或废绝,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或白色水样。采食下降的同时出现精神不振,死亡率增高,产蛋鸡产蛋下降。
4.部分病鸡出现脚、翼麻痹、瘫痪。
5.发病后期,部分鸡出现头颈扭曲、转圈等神经症状,这样的鸡精神正常,当有应激时,才表现神经症状。鸡群神经症状出现的多少与发病鸡的日龄和发病程度有关,一般发病日龄越大的鸡群,神经症状出现越少。
6.种鸡发病期间,孵化率降低,孵化出的雏鸡易发生雏鸡新城疫;种公鸡产精量减少、精液稀薄、受精率逐渐降低。
7.近年来,在15日龄~40日龄的鸡群中新城疫发病严重,在发病早期就出现头颈摇摆、震颤、头点地等神经症状,病鸡精神差,死亡快,死亡率高,有时高达60%以上,无有效治疗方法。有时用冻干苗紧急接种,死亡更快,死亡率更高。
8.产蛋鸡发病后多表现非典型新城疫。发病初期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以呼噜为主),2天~3天后鸡群采食量逐渐下降,产蛋率出现波动,4天~5天后,采食量和产蛋率迅速下降。一般采食量下降为10%~30%,产蛋率下降幅度为30%左右。发病后9天左右采食量开始恢复,15天左右恢复原来水平;产蛋下降7天~10天到最低谷,然后缓慢回升,回升期很长,一般需要1个月~2个月。部分鸡消瘦、停产,达不到应有的产蛋水平。产蛋下降幅度越大,恢复越慢。产蛋下降时,退色蛋、薄壳蛋增多;产蛋恢复期,小蛋、畸形蛋增多。在刚开始发病时,少数鸡精神不振(有的鸡群出现较大比例的鸡精神沉郁)、倒冠、冠尖发紫、冠萎缩,部分鸡拉黄绿稀便。采食量回升时,粪便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也减轻或消失。个别鸡表现神经症状。鸡群发病过程中,死淘率基本正常。
解剖学诊断
1.病死鸡皮肤干燥,脱水。内脏浆膜、黏膜出血,心冠脂肪、腹部脂肪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2.口咽部蓄积黏液,嗉囊内充满酸臭、混浊的液体。胸腺肿大,有暗红色点状出血。
3.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黏液。部分病鸡肾脏肿大、瘀血。
4.腺胃肿胀,腺胃乳头出血、溃疡,腺胃与食道、肌胃交界处黏膜肿胀,有条状出血和(或)溃疡。肌胃内膜易剥离,肌层有出血斑。
5.十二指肠及小肠黏膜有出血和溃疡,在不同的肠段形成岛屿状或枣核状坏死溃疡灶,溃疡灶表面有黄色或灰绿色纤维素膜覆盖,剥离后露出粗糙红色的溃疡面。溃疡灶主要发生在淋巴滤泡处,可深达黏膜下层。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和溃疡,直肠和泄殖腔出血。
6.非典型新城疫主要表现:十二指肠远端有岛屿状突出(突出肠黏膜表面),表面有时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充血、出血,腺胃肿胀,乳头出血不明显。
7.有些鸡群(肉子鸡常见)感染新城疫强毒(VVND),早期腺胃乳头病理变化不明显,仅见肠壁上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病鸡常在形成肉眼病理变化之前就死亡。
8.产蛋鸡出现卵泡变形、血肿、充出血,易破裂。输卵管水肿,有分泌物,子宫部呈粒状水肿。发病后期,鸡消瘦,卵泡和输卵管萎缩。公鸡睾丸双侧萎缩。
鉴别诊断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播迅速,一般只引起1周龄~4周龄的鸡死亡,可引起肾脏病变。产蛋鸡产蛋下降,产畸形蛋,蛋清稀薄如水。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主要引起育成鸡和产蛋鸡发病,表现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眼流泪。喉头和气管内有血痰或黄色干酪物。
禽流感:病鸡肿头,眼睑周围浮肿,肉冠和肉垂肿胀、发紫、出血和坏死。死亡突然,死亡率高。
禽霍乱:产蛋鸡易发,病程短,死亡突然,多发于季节交替时。肝脏表面有灰色针尖状坏死灶,心冠脂肪有出血点。抗菌素治疗有效。
慢性呼吸道病:病程长,死亡较少,易复发。抗菌素治疗有效。
禽脑脊髓炎:雏鸡发病后死亡率低,淘汰率高,病鸡仍有饮食欲。4周后鸡群发病停止,对后期产蛋无大影响。产蛋鸡只表现一过性的产蛋下降。
维生素B1缺乏:患鸡多呈观星状,生长缓慢,无呼吸道症状,死亡率低。添加维生素B1后,可逐渐恢复。
和协(乾元)动物药业技术部
电话:0371-66156111 6189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