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和高度集约化,畜牧业生产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以化药、抗菌素为主体配合疫苗免疫的兽医防疫体系。畜产品中化学药物、激素和抗菌素残留问题不仅影响到我国人民的健康,也成为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随着天然药物和植物药物逐渐被信赖,中兽药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兽用中草药质量控制模式发展既要考虑中医药特色,又要充分考虑国际惯例;既要考虑有效成分,又要考虑辅助成分;既要考虑成分的游离状态,又要考虑成分的络合状态。基于这种考虑,我们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树立兽用中草药是一个复杂系统,它与牲畜机体的作用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兽用中草药的质量控制模式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标准和方法,要从综合化学活性成分的表达和获得,整体药理作用的指标与评价等两个方面来建立兽用中草药的质量控制模式。为此,可借鉴药物学家正在探索的如下中草药质量控制模式。
一是中药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模式,广义的指纹图谱包括DNA指纹图、波谱指纹图和色谱指纹图,目前所称的指纹图谱是指狭义的表达植物药代谢产物化学特征的指纹图谱。与传统质量控制模式的区别在于,过去强调的是“峰”,是孤立地看问题,反映的质量信息是单方面的;指纹图谱则要横看,要综合地看问题,也就是强调色谱的“完整面貌”即整体性,反映的质量信息是综合的。“整体性”和“模糊性”是色谱指纹图的基本属性。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模式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例子。不过,指纹图谱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以目前开展最多的,同时也是应用质量标准前景较大的色谱(平面色谱和柱色谱)指纹图谱为例:药材的化学成分有潜在的不稳定性,而色谱指纹图谱则要求稳定,这是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栽培地点,种植条件,物候影响,采收加工,干燥储藏等均可能引起化学成分的不稳定。甚至提取过程中选择条件不当,都有可能引起酶对某些成分的分解。
二是中药分子鉴定的质量控制模式,基于性状、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等为生物体的表现型,它们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且与生长发育阶段、环境条件,人类活动如引种驯化、加工炮制等有着密切关系,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和可能性。因而,上述各种模式难免存在主观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差等缺点,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日趋成熟,
DNA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一种新的快捷准确的质量控制模式。如近年来RFLP、
RAPD、AP-PCR。AFLP等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近缘生药品种的整理研究。Shaw(1995)用RAPD标记法对人参属3个品种和4种伪品进行了有效鉴别。我们用RAPD技术鉴别了中药材天花粉及其类似品,把天花粉正品与类似品有效地分成三大类,这为解决粉末及破碎药材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近年来发展的基因芯片技术更为中药质量的控制支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基因芯片能够有效地评价中药的疗效、代谢方式和毒副作用等,使中药的质量控制模式用“基因语言”来表达,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总之,兽用中草药和中药一样,发展到今天,其质量控制模式技术已是牵动行业全面进步的关键技术。其应用研究对保证中药功效,提高中药产业整体水平,带动中药农业现代化,推进中药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 黄璐琦 博士生导师 )(中国兽药114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