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特别是2005年,共有14个省份、26个地市、33个县区发生疫情。今年2月,山西阳泉仍有发生。可以说,禽流感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广大养鸡户带来了重大损失。作为一名县级畜牧工作者,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规模养殖场(户)已不再是防控重点随着科学养殖技术的普及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养殖户已把养鸡作为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他们非常重视疫病的防控,能按程序及时严格免疫,并且相当大的工作量由饲料经销商派专业人员进行。他们也能按规定对食具、舍内和器械消毒,也有防止外人进入的意识和措施。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部分养鸡户把鸡场建在路边,甚至没有一个独立的封闭场院。2.忽视场外环境卫生,不能按规定进行消毒和清扫。部分养鸡户大门口没有设立消毒池,仅仅撒上生石灰。3.粪便不能按规定做无害化处理,要么在场院摊开晒干装袋卖掉,要么直接拉到地里作肥料。
散养户防疫意识急需加强就河南省登封市而言,虽然散养户存栏仅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已成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重点。1.他们没有把养鸡作为脱贫致富的渠道,养活多少是多少,不科学饲养,不定期消毒和免疫。2.部分养鸡户仍然采取放养形式,特别是山区村子,鸡到处乱窜,与野禽接触机会频繁。3.农民图的是六畜兴旺,猪、马、牛、羊、鸡、狗,不同的畜种混养在一起。4.没有疫病防控意识,环境卫生工作凭个人习惯和爱好。
某些生态养殖模式难以推广过去,生态养殖表现出很多优点,也给群众带来诸多利益。但某些生态养殖模式,给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带来一定麻烦。如果园养鸡,免疫和消毒起来非常困难。
行政干预功不可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是群众性工作,需要大家的参与,仅靠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一家很难开展。凡是通过乡镇政府,把任务分解到各个村委,并实行目标责任制的,才真正能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禽。这一点,在登封市已得到充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