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犊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及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5-2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05

一、病因

粘膜病病毒是一种有荚膜,螺旋形,PNA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病毒对乙醚、胰蛋白酶、氯仿敏感。对酸敏感,-70--60℃可保存多年。

二、症状

1、犊牛以新生牛犊多见。

①早产型:犊牛提前1—1.5个月产出,有生后即死,有生后1—2天死亡的,能存活者,发育不良。②畸形:牛犊前肢腕关节,后肢跗关节屈曲,不能站立,卧地不起;站立者,四肢弯曲呈佝偻样,行走时,步态蹒跚,共济失调。③眼型:失明,多为一侧性,患犊眼外观无异常,仅在步行时见颈向一侧弯曲,眼检查时,患眼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2、青年牛发病突然,反刍停止,食欲废绝;粪便干、黑,外附粘液和血液;精神沉郁,颈直伸,头抬高,颤栗,抽搐。体温升高达41.8℃,呼吸增加至50次/min以上,心跳增数,心音微弱,第

一、二心音模糊。目光无神,眼凹陷,消瘦明显。病后期体温下降至 35.4—37℃,全身无力,卧地不起,眼球突出,结膜外翻,呼吸微弱,头弯向背侧,呈角弓反张样,四肢直伸,划动,反应微弱至消失。

临床病理:粪潜血(+),RBC560万/mm立方,Hb9,p.c.v35%,血细胞分类检查:淋巴球70%,白细胞30%。

剖检:尸体消瘦、脱水。皮下组织充血,鼻腔粘膜潮红,充血,肺炎;消化道粘膜充血、出血,尤以肠道变化最严重。真胃弥漫性出血,水肿,有小的溃疡;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增大为枣样;小肠粘膜弥漫性充血、出血;盲肠和结肠粘膜充血、出血,有的溃疡;心内、外膜出血;脑膜充血,脑膜下积聚着大量水肿液。

三、诊断

1、临床诊断本病特征是先天性畸形、失时,抽搐,共济失调,神经症状等。

2、血清学诊断取病死犊牛母体血清、发病犊牛和青年牛血清进行IBR病毒中和试验。

3、鉴别诊断由于本病发生后表现为产后犊牛失明,衰弱,畸形,生后短期即死亡,以及共济失调,步态蹒跚等,与维生素A缺乏症相似;鼻腔粘膜充血,神经症状,脱水及药物治疗无效,此与犊牛传染性鼻炎相似,因此在诊断时,应予以鉴别。除了对流行病学,饲养管理等方面注意外,我们认为,病牛及母体血清学的检查是确定本病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四、防治

无特效疗法。对体温升高病牛曾用抗生素,补糖、补水、补碱等治疗,终以死亡结束。因此,预防是关键。

1、无病牛场,应加强兽医防疫制度①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凡欲引进奶牛时,不从病牛区购牛;进场牛,应首先对其进行BVD血清中和试验,阴性者,再进入场内。严禁将病牛引入场内。②公牛及其精液能将本病传播,故应加强公牛检疫,不使用有病公牛及病牛的精液。定期对全群牛进行血清学检查,以便及时掌握BVD 在牛群中流行状况,如发现有少数牛抗体阳性出现时,应将其淘汰,以防病情扩大。③病牛场与健牛场坚决隔离,严禁病场人员进入,防止将病带入。

2、已感染牛场,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措施已感染牛场,目前尚无有效的防制措施,只能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防疫措施,保证牛体健康,增强抗病力和对本病的耐受性,以尽可能减少其所造成的危害性。病牛群应进行病毒分离,间隔4周进行两次血清抗体检查以划分病牛与健康牛,带毒牛屠杀;健康牛与血清抗体阳性牛应分场隔离饲养,当抗体阳性牛妊娠及产犊均正常时,表时已经康复。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