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与沙门氏杆菌混感染的防治
一、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多突然发病,病程较短,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或死前头颈后仰,抽搐,两腿划动。多数病例呈亚急性和慢性型,表现为精神沉郁,缩颈拱背,毛松翅垂,昏睡呆立,行动迟缓,站立不稳,食欲减少或废绝。随病程发展出现神经症状,呼吸困难,嘴角及爪部发紫,严重下痢,粪便稀薄甚至水样、腥臭、呈灰白色或淡黄绿色,肛门周围被粪便沾污。濒死期倒地挣扎或角弓反张、抽搐。
二、剖检变化
剖检发现肝脏肿大,外观呈浅红色或花斑状,表面布满灰白或灰黄色的坏死小点,肝脏被膜下有点状、条状、片状出血。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脏充血、肿胀。肠管黏膜充血、出血,小肠后段和盲肠明显肿胀,比正常肠管大2倍左右,可见干酪样"盲肠心",直肠黏膜发炎肿胀。多数病鸭胸腔内含有灰白色液体,心脏充血、肿胀。有的肺脏充血,呈炎性变化;气囊有微黄色的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脾脏肿大,外观有斑驳状花纹。有神经症状的雏鸭脑膜出血。
三、诊 断
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变化,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与沙门氏杆菌的混合感染。
四、治疗措施
1、将发病的雏鸭与假定健康雏鸭隔离饲养,彻底清除病鸭粪便及污染的饮水、饲料及污物等,用3%火碱水喷洒消毒,1次/天。每日用2%过氧乙酸带鸭消毒1次。所有的器具用百毒杀1000倍液冲洗消毒。病死鸭焚烧或深埋处理。
2、首先植物血凝素冻干粉打一次有条件的最好二次;缉度干扰素+鸭疫速宁集中饮水,保肝健肾散+金翘Vc冲剂拌料,连用3-5天。
五、小 结
该病的发生主要因为鸭病毒性肝炎免疫失败所造成,一是鸭病毒性肝炎疫苗饮水时,由于鸭有甩嘴的生理特性,一方面造成病毒的散播,再一方面就是造成免疫剂量不足造成的免疫失败;二就是新的血清型的出现造成的免疫失败。鸭病毒性肝炎有三个血清型:I型、II型和III型,我国流行的主要是I型,我国的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多为I型,而就当前的流行状况和发病情况,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很可能不再是单纯的I型,而是像许多专家教授所说,出现了I型的变异株Ia型或III型。针对这几种情况,我们应该做出积极应对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