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典型症状
病畜精神沉郁,目光呆滞,食欲减退或废绝,采食异常,吃粗料而不吃精料或吃精料而不吃粗料,只吃适口性强的饲料,鼻镜干燥,食欲废绝,出现间歇性瘤胃臌气。体温、脉搏、呼吸一般无明显变化。触诊瘤胃内容物柔软无力,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异食癖,病畜迅速消瘦,最后因长期消化不良导致机体严重衰弱而淘汰。
2 鉴别诊断
2.1 酮病
主要发生于分娩后1~2个月内的奶牛,血液、尿液、乳汁中酮体明显增多,呼出的气体有酮味。
2.2 创伤性网胃腹膜炎
多在冬季发生,饲喂的饲草中混入铁丝、铁钉等尖锐物,进入瘤胃、网胃中刺伤网胃壁引起发病。腹壁触诊病牛出现疼痛反应,体温升高,奶牛的产奶量下降。
2.3 皱胃变位
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病,病牛厌食、消化障碍,左腹下听诊可听到金属音。
2.4 瘤胃积食
多由于奶牛过量采食而引起,奶牛腹部膨大,瘤胃内充满内容物,有坚实感,有腹痛症状。
2.5 迷走神经消化不良
无热症,瘤胃蠕动减弱或增强,肚腹膨胀,厌食,消化障碍,排泄糊状粪便。
3 治疗
治疗原则:消除致病因素,制止瘤胃异常发酵、腐败过程,调整瘤胃pH值,促进瘤胃蠕动,加速内容物排出,强心补液,加强护理,恢复病牛的食欲和反刍,防止发生脱水和自体中毒。中药治疗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对脾胃虚弱型、胃热型、胃寒型、肝胃气滞型,采取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病初禁食1~2 天,之后喂给易消化的饲料,如优质干草、青草、切碎的块根饲料,注意少量多次喂给,并多供给清洁饮水。
3.1中药治疗
3.1.1 脾胃虚弱型:党参50克、白术50克、茯苓50克、甘草20克、神曲100克、山楂80克、麦芽100克、槟榔40克、木香40克、肉蔻30克、生姜60克,研细灌服,每天1剂,连服3天。
3.1.2 胃热型:黄连20克、黄芩30克、黄柏30克、枳实40克、厚朴40克、栀子30克、石膏80克、知母40克、甘草20克、大黄50克、龙胆草25克、苦参50克,研细灌服,每天1剂,连服3 天。
3.1.3 胃寒型:陈皮50克、青皮50克、木香50克、肉桂30克、吴茱萸40克、干姜40克、半夏40克、泽泻50克、苍术50克、白术40克、枳实30克、大白30克、砂仁45克、麦芽80克、神曲50克、辽参40克,研细灌服,每天1剂,连服3天。
3.1.4 肝胃气滞型:槟榔40克、青皮40克、陈皮40克、枳实40克、厚朴40克、大黄40克、肉蔻20克、草果20克、神曲50克、香附50克,研细灌服,每天1剂,连服3天。
3.2 西药治疗
3.2.1 缓泻制酵
3.2.1.1 硫酸镁300~500克,鱼石脂10~20克,温水600~1000毫升,内服。液体石蜡或植物油500~1000毫升,一次内服。
3.2.1.2 稀盐酸15~30 毫升、酒精100 毫升、煤酚皂溶液10~20 毫升、常水500 毫升,或鱼石脂15~20克、酒精50毫升、常水1000毫升,内服,每天1次。
3.2.2 促进瘤胃蠕动
3.2.2.1 使用瘤胃兴奋剂酒石酸锑钾(吐酒石)6~10 克,溶于200毫升水中,一次灌服,每天1次,连用不超过3次。灌服方法:灌服人员站在牛的侧面,把牛的嘴打开,拽住牛的舌头,把灌服容器(可用竹筒)伸入牛的口中,缓缓倒入药液。
3.2.2.2 拟胆碱药:氨甲酰胆碱1~2毫克,或新斯的明10~20毫克,皮下注射。
3.2.2.3 应用促反刍液或高渗氯化钠:10%氯化钠溶液300~500毫升、5%氯化钙溶液100毫升、10%安钠咖溶液1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5天;10%氯化钠500~700毫升,10%安钠咖溶液20~3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
3.2.3 防止脱水与自体中毒(晚期):25%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静脉注射。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2000毫升、40%乌洛托品溶液20~40毫升、20%安钠咖注射液10~20毫升,静脉注射。
3.2.4 恢复病牛食欲:酒石酸锑钾6克、番木鳖1克、干姜10克、龙胆10克,研成细末内服,每天1次,连用7天。
3.2.5 碱醋疗法(适用于慢性前胃弛缓):20%生石灰水上清液200毫升,或小苏打180克,食醋250毫升,每天1次,连用4~5天。灌服20%生石灰上清液后半小时再灌服食醋。
中西医结合也收到了不俗的效果。中药:党参50克、当归35克、苍术40克、茯苓45克、厚朴30克、干姜20克、陈皮40克、枳壳40克、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 )各60克,共为细末,开水冲服,1剂/天,连用3天;西药:10%葡萄糖1000毫升,12.5%肌醇30毫升,复方氯化钠溶液1000毫升,葡萄糖酸钙20毫升,安钠咖200毫升,混合,一次静脉注射,1次/天,连用3天,或用10%葡萄糖500毫升,容大胆素80毫升,静脉注射。以上剂量根据奶牛的体质、病情酌情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