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对禽流感的新认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1-28  来源:中国畜牧招商网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157

禽流感 (AI)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从呼吸道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征。本病不但引起鸡呼吸道症状,并可使鸡群产蛋量急剧下降,高致病性毒株可致禽类急性大规模死亡。本病可感染人,对养鸡业和公共卫生可造成巨大危害。

1病原

1.1病毒分类地位 属正黏病毒科,分A、B、C型流感病毒。A型发生于禽、猪、马、人等。AIV粒子表面的血凝素(HA)有16种,神经氨酸酶(NA)有9种,目前的研究证实,H9亚型禽流感病毒主要引起产蛋下降,与细菌混合感染也可造成较严重的损失。 H5、H7是高致病力的毒株,可造成感染鸡群100%的急性大规模死亡。不同型间抗原的交叉保护率低,因此,在免疫带使用该病疫苗时必须检测病毒亚型以保证安全有效。

1.2生物学特性 AI对黏膜有亲和力(血凝素),常为呼吸道感染。

1.3毒株血清型分类 血凝素(H1~H16)具有致病特点;神经氨酸酶(N1-N9)。

1.4致病性(依据致病性分类) 高致病性(大部分来自H5、 H7,如H5N1、H5N2、H7N1、H7N7等);低致病性(如H9N2等);非致病性。

1.5抵抗力 AI对紫外线敏感,加热、极端的PH和干燥的情况下失活。AI对大多数防腐消毒剂敏感,如乙醚、福尔马林、十二烷基柳酸钠、铵离子等。AI与有机物混合,抵抗力增强,粪便最长存活150天、羽毛18天、堆积发酵粪便10~30天。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

1.6 AI遗传变异

1.6.1致病性变异:弱毒长期存在可变成强毒。

1.6.2抗原性变异:抗原漂移,即同一亚型间为点突变(次要变异);抗原转变,如H和N间的亚型变异,常因基因重组导致(AI有分节的8个基因段,易重组)。

2临床诊断要点

2.1流行特点 多种禽类均可感染,其中以鸡和火鸡最易感,其次是野鸡和孔雀。鸭、鹅和鸽则较少感染。AI不同毒株的毒力不同,发病率和死亡率亦不同。如遇高致病性毒株,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可达100%。常经呼吸道、消化道(粪便)、皮肤伤口和眼结膜等途径以及病死禽、机械、人、饲料和器具等水平传播。未发现垂直传播,但病鸡产蛋带毒。最初的感染源有异种禽(鸭→鸡)、野生鸟类(特别是迁徙水禽)、哺乳动物(猪→鸡)。

2.2传播范围可传遍全世界(目前已是欧亚非三大洲) 传播速度差别较大,呈车轮式传播或直线传播。潜伏期为几小时至14天(在潜伏期注射疫苗可加重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毒株、性别、年龄、环境及并发或继发感染有关。如AI侵入黏膜有利于大肠杆菌继发,使AI血凝素作用加强(因大肠杆菌蛋白易与AI血凝素相互修饰),导致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2.3主要症状

2.3.1急性死亡型(高致病性毒株型):无症状急性死亡(甚至达100%),死亡前有神经症状,病鸡脚鳞呈紫蓝色线状或树枝状出血,腿部出血,呈点状,有些病鸡死前极度沉郁、震颤、呼吸困难和全身发紫,病鸡头部肿胀,眼睑周围水肿,肉垂肿胀,鸡冠发紫、出血、坏死,产蛋率下降不大。

2.3.2减蛋型(生殖道型):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产蛋鸡产蛋下降,产蛋高峰上不去或上去后马上掉下来。蛋壳褪色。病鸡头部肿胀,眼睑周围水肿,肉垂肿胀,鸡冠发紫、出血、坏死,有呼吸道症状。

2.3.3混合感染型:细菌感染,提供一定蛋白,使AI加强,病鸡死亡率增高,AI使黏膜受损,易继发细菌感染,细菌异位、长驱直入,导致混合感染,如鸡大肠杆菌病,病变无明显肝周炎、心包炎等。

2.3.4无症状的亚临床型。

2.4剖检病变

2.4.1呼吸系统:窦炎;气管水肿、充血,有黏性分泌物(比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多);气囊炎为气囊增厚,有纤维素性干酪样渗出物;肺充血、水肿,急性死亡的肺呈红褐色(非典型化)。

2.4.2生殖系统:产蛋鸡卵泡变形、充血,腹腔内有破裂的卵黄,输卵管内有白色黏稠的分泌物,子宫黏膜出血;卵黄性腹膜。

2.4.3其他:腺胃乳头溃疡出血,黏膜上有脓性分泌物,肌胃内膜易剥离,皱褶处有出血斑;内脏黏膜、浆膜、心冠脂肪、腹部脂肪有点状出血;肠道广泛性呈斑点状出血和溃疡;肾肿大,呈花斑状,有的内脏痛风(内脏表面有尿酸盐沉着);胰腺出血性潮红或边缘出血(最具有诊断意义);淋巴组织坏死(如法氏囊、胸腺、脾);死鸡或打蔫的鸡肛门出血性潮红。

2.5鉴别诊断

诊断高致病性禽流感时,要注意与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鸡产蛋下降综合征、鸡传染性鼻炎、禽霍乱和磺胺药物中毒相区别。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差异很大,确诊必须依靠病毒的分离鉴定。

3病毒分离

3.1病料的采取与处理 病鸡的呼吸道(气管、肺、支气管、窦)渗出物或泄殖腔分泌物含有大量的病毒,当感染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后,则散布全身而造成内脏器官肝、脾、肾等组织含有病毒,因而也可作为分离病毒的待检材料。用无菌棉拭子采取呼吸道渗出物。置于灭菌生理盐水或无菌肉汤中,每毫升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各10000国际单位、泰乐菌素300微克。组织病料经研磨后加入灭菌生理盐水或无菌肉汤,制成10%的悬液,低速离心后取上清液备用。

3.2鸡胚接种 将上述病料悬液接种于9~10日龄鸡胚的尿囊腔内接种,为了增加病毒生长的可能性,可在同一鸡胚上同时采用羊膜腔内接种。每一病料接种5~6枚鸡胚,接种后37℃孵化4天(接种后24小时内死亡的鸡胚应废弃),置冰箱6小时冻死鸡胚,收集尿囊液和羊水,与鸡红细胞作血凝试验,检查是否存在有血凝素。阳性者进一步用各亚型血清、鸡新城疫抗血清等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排除新城疫后,用琼脂扩散试验测A型禽流感病毒的NP特异性抗原。HI试验也可用于鸡群的抗体检测。

4防控措施

4.1由于近期发现禽流感病毒变异频率明显加快,因此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动态分析和预测。

4.2对本病的控制,主要是加强预防措施,应尽量减少和避免野禽与家禽、饲料和水源的接触,尤其是引种时,要从无疫区引种,以杜绝本病的传入,同时应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加强隔离和环境消毒。注意疫苗效果和疫苗的选择。注意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

4.3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预警系统:主要包括研究体系、监测体系和全民教育体系,以及政府的快速反应体系。原则上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要尽快做出诊断,尽早逐级上报,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焚烧发病鸡群和尸体等综合防控措施。

4.4防控的基本原则:在目前情况下只能尽早作苗,尽早把鸡群的HI抗体至少提高到大于或等于26水平。发现变异要及时改变疫苗血清型,适应新流行株的防控。做好野生水禽、留鸟、甚至鼠的防控工作。对过去的典型发病仍应防控。隔离病源,彻底消毒,创造安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