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肉用种鸽急性禽霍乱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1-14  来源:中国畜牧招商网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305

禽出败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霍乱。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呈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征,但也有呈慢性或较温和性的病型。2008年10月中旬,广州地区天气酷热,增城市某养鸽场发生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出败病例,现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某存栏500对鸽场突然有10多只母鸽死亡,死亡鸽多为高产鸽,所处鸽笼通风不好,另有近百只病鸽,精神委顿,羽毛松乱,头低眼闭,翅膀下垂,食欲废绝,渴欲增加,腹泻,粪便呈棕绿色或黄绿色,嗉囊积液,倒提病鸽时口流出带泡沫的黏液。发病率在20%左右。发病种鸽1—3天后衰竭、昏迷死亡.发病鸽的死亡率为12%。

2剖检病变

剖检死亡的病鸽,发现肌肉、血液暗褐色,在皮下、心冠脂肪、心外膜及腹膜等有针尖大出血点;肝肿大,表面弥漫散布针尖大、黄白色坏死点;十二指肠有出血性内容物。

3实验室检验

3.1涂片镜检

分别取心血、肝和脾涂片,用瑞氏染色法染色。显微镜检查,可见两极着色的卵圆形短杆菌。

3.2细菌分离培养一

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鸽的心血、肝脏组织少许,分别接种鲜血琼脂、普通肉汤培养基,置37%温箱中培养24h。结果在鲜血琼脂上,长出圆形、湿润、表面光滑的露滴状小菌落,菌落周围不溶血,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在普通肉汤中,呈均匀混浊,放置后有黏稠沉淀,摇振时沉淀物呈辫状上升。

3.3培养物鉴定

3.3.1把培养的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氏阴性,大多数细菌呈球杆状或双球状,两极着色不明显。

3.3.2生化特性鉴定:该细菌利用果糖、甘露糖、蔗糖,产酸不产气;不能利用肌醇、鼠李糖、乳糖;靛基质、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和硝酸盐还原阳性,尿素酶阴性,不液化明胶。

根据发病种鸽的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引起该场种鸽死亡的原因为鸽急性禽出败。

4控制措施

4.1场地消毒

用5%来苏儿溶液对鸽舍、食槽、饮水器、地面和水沟等进行消毒。

4.2药物治疗

2%环丙沙星预混剂,每100k~饲料拌人预混剂350g,连用2~3天。因为本病易反复,隔1周应再用一个疗程。

4.3辅助措施

加强通风,在饮水中补充0.1%电解质多维,缓解热应激。

经上述方法处理后,鸽群没再出现死亡,疫情得到控制,生产逐步恢复正常。5讨论5.1鸽禽出败是鸽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气候多变、酷热的季节容易发生,养殖户应注意鸽舍的通风和卫生,必要时定期预防性用药,大暑天显得尤为重要,减轻种鸽的热应激。5.2本病发生时,一经用药便可制止死亡,但停药后又易复发,建议第一次用药后隔1周再用一个疗程,巩固效果。用药时不宜用肌肉注射,因为种鸽在抓捕注射时,会引起明显的产蛋下降。

专门针对鸽瘟的特效药物应用于临床,而主要依靠疫苗来预防,然而生产实践中常见鸽瘟免疫失败的情况。对于已经出现鸽瘟疫情的病鸽,可以使用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紧急接种预防,并同时采用中药进行综合防治;例如“禽康I号”中药散剂。另外,根据中兽医“未病先防”的治病原理,中兽医认为:“内热则易外感”这一致病特点,对于同一鸽场暂时未出现鸽瘟疫情的健康鸽,用以清热解毒与增强免疫功能等功效的中药进行预防,以达中兽医“扶正邪祛’,之功效。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