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正确认识家禽免疫抑制疾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11  来源:兽药营销网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245

目前,许多被认为是“超强毒”感染的家禽病例,实际上是免疫抑制病的异化和扩大化,是机体免疫力减弱而使原本一般的致病毒株显得“超强”了。

从免疫学上分析,免疫力是机体对外界的非自身物质的特异性防御能力,是能及时清除非自身物质,从而维护自身稳定的一种能力。由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对于特定病原的抵抗力称为特异性免疫力;由家禽自身从孵化起就已具备且开始发挥抵抗外来侵扰作用的免疫力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力,也叫先天性免疫力。而免疫抑制则是由于动物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永久性免疫应答功能不全以及对疾病高度易感。

严格意义上的家禽免疫抑制病有 14种之多,常见的有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贫血病、法氏囊病、淋巴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等。广义上讲,干扰免疫导致免疫效价降低或失败的诸多因素,都可以看作是对免疫的一种抑制和扩大化、异化。从这个层面上讲,免疫抑制本身就是对病毒的原本普通毒力、致病力的一种退让。这不同于原病毒株的变异强化,因为这种变异强化会打破机体免疫的最后防线,使得无论主动免疫还是人工被动免疫,包括优质疫苗和优化的免疫程序所产生的效价,都不能够抵抗超强病毒的冲击。

免疫抑制的原因,除了专指的病症外,首要原因是亚健康问题,导致鸡群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因素:有的是先天免疫力差,如母源抗体水平偏低,不能抵御常规环境存在致病源的侵袭;有的是某种营养物质缺乏,例如,家禽机体缺硒可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减弱,降低机体抗体水平,还会对白细胞的更新,正常的维持产生不利影响,而白细胞又恰恰是机体的常规防卫细胞;缺硒还会使侵入机体的病毒加速复制,导致各种疾病。

蛋白质能量的不足也会导致淋巴组织营养不良使免疫机能减弱。

应激因素又是导致亚健康状态诱发各种疾病的原因,表面健康的鸡群经受频繁或剧烈的应激反应过程,也就是机体本身防御能力变弱,从而使外毒入侵乘机变强的过程,密度过大、营养不均衡、免疫操作粗暴等,都会使机体出现剧烈的生理反应,增加对致病源的易感性。

药物的干扰是又一种使机体防御能力致弱从而使致病源相对变强的因素。如链霉素、新霉素,还有一些对鸡群没有毒力影响的药物,时常与活疫苗混合使用,也会降低疫苗效力,降低机体对感染和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进而影响免疫功能。

由于棉粕脱毒技术不过关,棉酚会使鸡群慢性中毒。现实中饲料中棉粕含量偏高,有的达 10-12%,国外试验表明,饲料中添加 9%的棉粕,饲喂产蛋鸡两个月后,新城疫抗体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降,产蛋率下降,一些器官呈出血性病变。有分析认为,这种贪图节省饲料成本的做法,是非典型性新城疫频发的原因之一。

因高温、潮湿导致的饲料霉变,也会造成双重损伤。一方面,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被破坏了,鸡群营养不良;另一方面,持续量霉菌毒素中毒会导致鸡的淋巴细胞溶解,这会破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正常机能。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