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啄癖症的综合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08  来源:四川畜牧兽医杂志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212

啄癖是养鸡生产中的一种多发病,也称异食癖、恶食癖、互啄癖等。

鸡啄癖主要因饲养管理不善、饲料调制不当、环境应激等因素引起。根据啄食对象的不同啄癖可分为啄羽癖、啄趾癖、啄肛癖、啄蛋癖及啄食其他异物的异食癖等。

1 常见啄癖类型

1.1 啄羽癖 常见于幼雏换羽期及母鸡产蛋高峰期、换羽期。啄羽癖多与含硫氨基酸、硫和B族维生素等缺乏有关。圈养鸡中有70%的鸡有轻微的啄羽恶习,其中啄羽较严重的约占30%~40%。啄羽有自啄和互啄之分,自啄是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饲料钙磷比例失调引起的。互啄是几只鸡围攻一只鸡啄。

本病冬季和早春多发,一旦发生会广泛传开。严重被啄者肛门羽毛、尾羽、背羽被全部啄光,其皮肤裸露。

1.2 啄肉癖 各年龄的鸡均可发生。鸡互啄羽毛或啄脱落的羽毛,被啄鸡皮肉暴露,出血后,发展为啄肉癖,有的鸡因被啄穿肚子,啄出内脏而死。

1.3 啄肛癖 育雏期时最易发生,特别是鸡发生白痢病时,能招致少数或一群鸡争啄,常有鸡因直肠、内脏被啄出而死。另外,产蛋鸡在产蛋或交配,泄殖腔外翻时也会被其他母鸡啄食,造成出血、脱肛甚至死亡。

1.4 啄蛋癖 产蛋旺季种鸡容易发生啄蛋癖。啄蛋癖主要发生于产蛋鸡群,尤其是高产鸡群。饲料缺钙或蛋白质含量不足,造成鸡产软壳蛋,软壳蛋被踩破或蛋在巢内及地面被碰破后引发啄食。

1.5 啄趾癖 雏鸡易发。啄趾癖多见于雏鸡脚部被外寄生虫侵袭时,阳光直射下,脚趾血管极象小虫也会引起鸡群互啄脚趾,引起出血和跛行,有的鸡甚至脚趾被啄光。

1.6 异食癖 患各种营养不良时,鸡常啄食一种不能消化的东西,如石灰、粪便、稻草等。鸡消化食物时需要砂砾,如果缺乏,也常引发啄异物癖。

2 导致啄癖的原因

2.1 品种因素 土种鸡和蛋用品种鸡性情好动,易发生啄斗。神经质的来航鸡比中型蛋鸡易发生啄肛。早熟母鸡比较神经质,易发生啄癖。

2.2 饲料因素

2.2.1 日粮配合不当 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偏低,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胱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不足或过高均会造成日粮氨基酸不平衡而引发啄羽、啄蛋。

2.2.2 维生素缺乏 VB12影响叶酸、泛酸、胆碱、蛋氨酸的代谢,当其缺乏时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使其生长减慢、羽毛生长不良,引起啄毛或自食羽毛。

生物素参与氨基酸代谢与神经营养过程,当不足时会影响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引起脚上发生皮炎,头部、眼睑、嘴角表皮质角化而诱发啄癖。

泛酸缺乏时造成羽毛差,口角、眼睑皮炎,脚掌痛。烟酸缺乏能引起皮炎与趾骨短粗而诱发啄癖。维生素D影响钙磷的吸收,缺乏时会引起脱肛。

2.2.3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

日粮矿物质元素不足或不平衡,Zn、Cu、Se、Co、Fe、Na、Ca、P不足或Ca、P比例失调,尤其是食盐不足造成家禽喜食带咸性的血迹时,若某鸡受外伤或母鸡产蛋、肛门括约肌暴露在外时,其他鸡就会啄食,形成啄肛癖。硫含量不足等均可引起啄羽、啄肛、异食等恶癖。

2.2.4 粗纤维及砂砾缺乏 粗纤维缺乏时,鸡肠蠕动不充分,易引起啄羽、啄肛等恶习。通常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以2.5%~5.0%为宜,同时日粮中应补充砂砾,以帮助磨碎饲料,促进消化。

2.2.5 环境因素 舍内通风不良、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光照太强或光线不适,禽舍湿度、温度过高,家禽下痢时易引发啄肛癖。光色不适也易引起啄癖,灯光过亮或黄光、青光下易引起啄羽、啄肛和斗殴。

饲养密度过大,鸡活动空间减少,鸡舍空气污浊,除影响鸡的健康外,也易引发啄癖。

2.5 疾病因素 大肠杆菌、白痢等可引起啄羽、啄肛;鸡患慢性肠炎,营养吸收差时会引起互啄;母禽输卵管或泄殖腔外翻也会引起啄癖;当禽发生消化不良或患球虫病时,肛门周围羽毛被污物粘连也可引起啄羽;体表创伤、出血或有炎症等均可诱发啄癖。

鸡体表有羽虱、刺皮螨、疥癣虫等寄生虫时,寄生虫刺激皮肤,引起自啄,有时自啄造成外伤出血,引发其他鸡追啄。

3 综合防治

3.1 断喙 断喙是预防啄癖的有效办法。雏鸡在7~9日龄时进行首次断喙,上喙切掉1/2,下喙切掉1/3,在12周龄时进行第2次断喙。为减少断喙时的出血,断喙前一天可在饮水中添加1%~2%的复合维生素,连用3 d;停止限喂和接种各种疫苗;保证供足饮水;为使断喙后的雏鸡能够进食足量饲料,在断喙3 d内料槽中的饲料应比平时多添加一些,以免啄食疼痛影响采食。

3.2 合理配制日粮 配制优质、全价的日粮,满足鸡只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特别应注意维生素A、D、E和B族维生素、胱氨酸、蛋氨酸及微量元素等的供给。对营养性因素诱发的啄癖,可调整日粮组合,如对育成鸡可降低能量饲料,提高日粮蛋白质含量,如粗纤维缺乏,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麸皮或青绿饲料,使粗纤维的含量达到5%。若缺乏微量元素,可用相应的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亚硒酸钠、骨粉、磷酸氢钙、贝壳或石粉等进行补充和平衡。对缺盐引起的啄癖,可在日粮中添加1.5%~2%的食盐,连用3~4 d。如缺乏硫时,可连续4 d在饲料中加入1%硫酸钠,见效后改为0.1%的常规用量。

3.3 加强管理,减少应激 每日定时加料、加水、清粪,配足饮水器、饲槽,防止饥饿引起啄癖。严格控制温、湿度,避免环境不适引起的拥挤堆叠、烦躁不安、啄癖增多。育雏前1周,育雏器温度为32 ℃~35 ℃,以后每周可降低2 ℃左右,一直到20 ℃,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产蛋期温度保持在15 ℃~27 ℃之间,相对湿度为60%~65%。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

另外,要减少应激,防疫、转群尽量在晚上进行。鸡只要轻抓轻放,饲养人员的服装、色泽要固定,严禁闲人、野鼠、鸟类等闯入鸡舍,保持鸡舍安静。

3.4 控制饲养密度 不同品种、日龄、体质的鸡不要混养,公、母鸡要分群饲养。蛋雏鸡:1~3周龄时饲养密度为20~30只/m2,4~6周龄时密度为10~15只/m2;育成鸡饲养密度:平养10~15只/m2,笼养不超过25只/m2,保证每只鸡有270~280 cm2的笼位;肉鸡饲养密度为10~18只/m2。平面饲养时,每群可养250~300只,专业户以100~250只为宜。

3.5 控制光照强度及光色 鸡舍光照强度:产蛋鸡2.8~3.0 W/m2、生长鸡2.4~2.6 W/m2。肉鸡除开始需要一定强度的光照外,中后期均采用弱光照,灯的高度以1.8~2.0 m为宜。鸡舍灯光最好为红色,因红光使鸡安静,可减少啄癖的发生。

3.6 治疗措施 发生啄癖时,立即将被啄的鸡隔离饲养,受伤局部进行消毒处理,可在伤口涂抹机油、煤油、鱼石脂、松节油、樟脑油等具有强烈异味的物质,防止鸡再被啄和鸡群互啄。

在饲料中加入1.5%~2%石膏粉可治疗原因不明的啄羽癖。为改变已形成的恶癖,可在笼内放入有颜色的乒乓球或在舍内插入芭蕉叶等物质,使鸡啄之无味或让其分散注意力。采用短期食盐疗法:在饲料中添加1.5%~2.0%的食盐,连喂3~4 d,对食盐缺乏引发的啄癖效果明显,但要供给足够的饮水以防食盐中毒。鸡患寄生虫时,用胺菊酯、溴氢菊酯、苄呋菊酯等对鸡群进行喷雾或药浴以预防或驱杀体表寄生虫。用盐霉素、氨丙啉等拌料预防和治疗鸡球虫病,同时注意定期消毒。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