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规模养鸡场疫病概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0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97

1 流行特点

规模化养鸡最显著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和鸡只数量多。鸡只数量的增加.导致疫病在鸡群中传播流行的速度加快,抗病力下降。规模化养鸡场中,生产者为了充分发挥鸡的生产潜能,使鸡群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生产状态,导致鸡的应激因素增多,从而使敏感鸡的内分泌发生异常,抗病力下降、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从国外引进的种禽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同时也会引进疾病。疫病出现非典型化是由于免疫水平不高,尤其是群体免疫水平不一致.使原有的老病常以不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出现——即非典型化,有时甚至以新的面貌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支气管炎。

2 临床症状

同一疾病临床症状呈现多种类型同时并存,且各临床症状间相关性很小,自然康复后的交叉保护率很低。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有传统的呼吸道型.产蛋下降型、嗜肠道型.嗜腺胃型以及尚未定论的可以造成肉损伤的类型等。马立克氏病有神经损伤型.皮肤型.内脏型.眼型等多种,既有温和的亚临床感染导致的免疫抑制,又有造成巨大损失的超强毒株引起的疾病等。

由于病原血清型的改变和新毒株的产生、造成的侵袭范围不断扩大,临床症状也出现多样化,因而出现同一病因的症状更加复杂。胃肿大变性可能是马立克氏病.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脑炎症状可能是脑脊髓炎.脑炎型鸡白痢.脑炎型大肠杆菌病等。

现代养鸡生产中,有些疾病病原的毒力不断增强,出现了强毒或超强毒株,鸡群虽然已免疫接种,但仍不能获得保护或保护力不强,导致免疫失败。有些疾病病原出现新的抗原型,使原来抗原型的疫苗不具有保护力或仅有较低的保护力,如鸡法氏囊病,肾型传支等.

3 病因

一些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率增高,治愈率降低,危害性增大.同时,由于长期用药不合理.滥用抗生素和含抗菌药物的饲料,鸡的细菌性传染性病原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使鸡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败血支原体及传染性鼻炎等的控制难度加大。畜禽疫病流行过程中,有50%以上的疾病是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许多规模化鸡场缺乏熟悉规模化养鸡疫病防治的兽医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疾病监测设备,使得疾病控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一旦发病很难控制和净化.

4 防治对策

全国各地家禽传染病发生的种类.流行范围和程度不断变化,政府应通过一定形式.及时报道各地疾病发生情况和流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疫对策。

加强重大疫病的监测与检疫,做到早预报.早采取相应而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定期对种鸡场进行检疫,淘汰阳性坞。在孵化甲对受精蛋.死胚蛋以及出壳时的弱雏和死雏进行抽样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垂直性传染病;商品场比例抽样检测,了解鸡群抗体水平以及疾病情况;定期对舍内空气含菌量和霉菌素进行检测;免疫接种后,应按计划进行抗体水平检测,建立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同时,对进入场内的饲料进行检测,不得购入疫区生产的饲料产品;加强空气质量的净化.定期对鸡舍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与应用.加强我国鸡传染病有效防治技术的研究.强化兽药及生物制品的生产,开发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免疫水平和防治效果。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兽医.检验和养殖人员以及广大兽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完善各级防检机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提高疫病临测.诊断和防治水平.

5 应急措施

在日常检查或检疫时.一旦出现可疑病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组织人员及时诊断和制定相关治疗与紧急接种方案;发生烈性传染病时.立即封锁现场,并尽快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采取相应措施;病死鸡要焚烧.深埋或集中处理,严禁出售和食用病死鸡;发病鸡舍.设施.工具等必须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并空置一定时间方可使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