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养出的鸡风味独特、品质好,颇受消费者欢迎,效益高。其养殖技术既是舍养技术的延伸,又有别于舍养。鸡有取食青草和草籽的习性,对杂草有一定的防除和抑制作用。鸡在果园内觅食,捕食白蚁、金龟子、潜叶蛾、地老虎等害虫,可以减轻害虫对果树的危害。让鸡采食大量的天然饲料,不但能提高鸡肉的品质,还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果园中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离村屯舍较远,可避免和减少鸡病的互相传播。
果园养鸡的主要方式
果园养鸡可采取散养方式或圈养方式。散养方式即每日清晨太阳出来时把鸡放入果园,让鸡自由采食野草、野菜和虫类,定时饮水,晚上太阳落山时赶入鸡舍内补料,并训练成有规律的条件反射习惯。圈养方式是在果园内限定鸡群活动范围,可用丝网等围栏按果园面积分成几个区域,分区轮牧,放一周换一块。果园放养周期一般2个月左右,这样鸡粪喂养果园小草、蚯蚓、昆虫等,给它们一个生息期,等下批仔鸡到来时又有较多的小草、蚯蚓等供鸡采食,如此往复形成生态食物链,达到鸡、果双丰收。
饲养管理的要点
选好鸡种。果园养鸡以选择本地鸡为主,不适宜饲养艾维茵等大型鸡种。本地鸡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粗饲,腿粗壮而有力,勤于觅食。苹果园、梨园、桃园等基本上适合喂养这类鸡。饲养外地鸡时,注意不能断喙断趾,以免采食能力受到影响。
适宜密度。出温房后第1周龄以每亩果园放养1500-2000羽左右为宜;第2周龄以每亩果园放养1000-1500羽左右为宜;第3周龄起密度还应适当降低。1-3周龄仔鸡抵抗力差,不能直接进入果园饲养,因此一定要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具体饲养方法与笼养相同。
过好脱温关。脱温期一般在4周龄。外界气温低,内外温差大,仔鸡抗逆力低,调节功能差,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要选择天气暖和的晴天放养。放养的最初几天,由于转群、脱温等影响,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等,以防应激。
喂料的次数、数量和营养水平。放养期的喂料应遵循“早宜少,晚适量”的原则,同时要考虑幼龄小鸡觅食能力差的特点酌情加料,做到少放勤添。营养标准由放养初的全价料逐步转换为谷物杂粮,5周龄后全部换为谷物杂粮,促使它们在果园中寻找食物,以增加鸡的活动量,采食更多的有机物和营养物,提高鸡的肉质。
饮水清洁。在果园的不同区域放置固定的饮水器,以免鸡自己找水源,误饮药水、脏水。特别是在果园喷药期间,更应注意补充清水,防止鸡饮喷洒果树受到污染的水。
注意观察。放养时要加强巡逻和观察,发现行动落伍、独处一隅、精神萎靡的病弱鸡,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鸡只傍晚回舍时要清点数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和采取有效措施。
防治疾病的主要措施
卫生消毒。在每批鸡出栏后要彻底清除鸡舍中的鸡粪,地面经清洗后用2%-3%的烧碱水泼洒消毒,然后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8毫升与高锰酸钾14克对鸡舍空间进行熏蒸消毒。同时,不能只重视鸡舍清理消毒而忽视果园场地的消毒工作,要特别重视果园场地长期潜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有害微生物的清理消灭。为更有效地杀灭病原微生物,应采用“全进全出”制。在饲养一批鸡清栏后,果园场地的鸡粪采取翻土20厘米以上,然后地面上用生石灰或石灰乳泼洒消毒,以备下批饲养。果园养鸡3年后应调换场地,给果园场地一个自然净化的时间。
免疫接种。由于果园内的飞鸟、老鼠等可以将一些病的病原体传播给鸡,所以要加强免疫防病。
防治寄生虫病。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一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二次驱虫。驱虫主要是指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夏季是球虫繁殖季节,果园又有泥土、粪便,应定时定期给鸡喂防球虫药。一旦发现有病及时用青霉素治疗。
预防药害兽害。果园喷过杀虫药或施用过化肥后,要及时清除被药毒死的虫子或药液溅到的杂草,并间隔7天以上才可放养,雨天可停5天左右;果园附近不要有农药污染的水源,以防中毒。要特别注意预防老鼠、黄鼠狼、野狗、蛇等天敌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