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雏鹅饲养管理“六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15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149

选育壮雏饲养雏鹅,应选择活泼好动、握之肥壮有力、全身绒毛丰满、卵黄吸收好、脚及脚皮肤丰润有光泽的雏鹅。弱雏一般表现为腹大且硬、腹下无毛、肚脐大、有血迹、站立不稳。对弱雏应淘汰或单独饲养。

饮水与开食经过长途运输或饮水不足容易出现脱水现象,表现为黏膜干燥、眼凹陷、脚蹼皮肤干瘪、皱缩、羽毛逆立、体重减轻,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育雏室温到30℃~32℃,用0.9%的食盐水浸泡细菜叶,让其充分采食,然后喂精料,最后再饮水。发现雏鹅脱水或极度口渴时,第1次饮水必须限制饮水量,逐渐增加饮水量,切忌暴饮,以防水中毒。饮水后1小时就可以开食,开始以细小的谷实类饲料为好,如小米、碎米等,经水浸泡2小时左右,喂前沥干水分,或喂半生不熟的米饭,不黏不烂,或蒸六七分熟的玉米面窝头,用麸皮或玉米面将窝头搓成小颗粒喂给。开食时可把精料撒在草席或暗色塑料布上,任其啄食,然后再喂青绿饲料。每昼夜喂6次~8次,其中夜间2次~3次。2天~3天后按定时、定量、定质饲喂。4日龄开始喂不溶性河沙,以帮助消化,喂量占精料的1%,大小1毫米~1.5毫米,喂前沙砾用清水冲洗干净或沙锅消毒,每周喂量一次性喂完,切勿天天喂和敞开喂。

调整温度温室饲养幼雏鹅,雏鹅1日龄~7日龄室温保持在28℃为宜,以后每周下降2℃~3℃,到第4周室温降到20℃~18℃为好。若温度适宜,小鹅吃食后不久就会入睡,虽彼此依靠,但不扎堆,无特殊叫声;若温度过低,则小鹅互相挤压、扎堆,叫声尖而长;若温度过高,则小鹅向四周散开,叫声高而短,张口呼吸,背部羽毛潮湿。

控制湿度育雏室要宽敞明亮,通风良好。垫草要柔软新鲜,无霉烂变质,严防垫草潮湿,潮湿最易使霉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雏鹅发病。

通风补光育雏室空气越新鲜,雏鹅长得越快,成活率越高。若发现育雏室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多,有刺鼻眼感觉,应先把雏鹅赶起来活动一会,再逐渐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不要有过堂风吹到鹅身体上。一般以人进入鹅舍时不觉得闷气,没有刺鼻眼的臭味为宜。育雏期间,一般要保持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雏鹅熟悉环境,增加运动,便于采食、饮水。1日龄~3日龄24小时~23小时光照,4日龄~15日龄18小时光照,16日龄逐渐减为自然光照,晚上须开灯喂料,光照强度0日龄~7日龄每15平方米用1个40瓦灯泡,8日龄后换用25瓦灯泡,高度距鹅背部2米左右。

防治疾病随着规模饲养的发展,鹅的一些常见病的危害性也逐渐增强,如禽出败、大肠杆菌病等,而一些新的疾病也来势凶猛,如鹅疫、鹅副黏病毒病等。因此,必须根据各养鹅户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在鹅群健康的情况下定期进行环境和带鹅消毒。加强对寄生虫病的防治。寄生虫病虽然发生缓慢,但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亚于传染病,定期驱虫至关重要,特别是采食水生饲料和常在不流动水塘、河沟中活动的鹅群更要及时驱虫。每周连喂1天~2天大蒜(捣烂),或连饮2天~3天痢特灵水,以防鹅痢疾、肠炎等。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