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家禽传染性法氏囊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7-13  来源:中国禽病网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149

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本病最早于1957年发现于美国特拉华的甘布罗,故又称甘布罗病。本病鸡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育雏阶段发病率最高,以20-40日龄多发。

【症状与病变】为突然发病,病鸡腹泻、精神沉郁,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肿大和肌肉出血。由于病鸡对新城疫、马立克等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并且易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新城疫等病。 该病免疫程序的制订,应根据当地本病的流行特点、饲养条件与鸡群类型,和鸡只的母源抗体水平来考虑。尤为关键的是确定首免日龄。在生产中可参考以下接种方案:(1)种鸡群,2—3周龄弱毒疫苗饮水,4—5周龄中等毒力疫苗饮水,开产前油佐剂灭活疫苗肌肉注射;(2)商品蛋鸡10—12日龄弱毒疫苗饮水,18—20日龄中等毒力疫苗饮水;(3)商品肉鸡可在10—14日龄首免,20—25日龄二免;若母源抗体较高,可在18—24日龄只免疫一次。对于来源复杂或情况不清的雏鸡免疫可适当提前,并进行二次免疫。没有母源抗体或抗体水平偏低的鸡群首免可选用弱毒疫苗,二免时用中等毒力苗。在严重污染区、本病高发区的雏鸡可直接选用中等毒力疫苗。

鸡场一旦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炎,可及时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每只鸡1—2毫升,一般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卵黄抗体的注射使经卵传播的一些病原体可通过注射而传播,严重污染的蛋黄液可致鸡只死亡,使病情更加复杂化。近年来,本病的发生多因免疫不当而发生,其严重程度有所减轻。生产中可应用抗病毒药物,同时使用广谱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在生产中非常实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