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情况
本县无量乡、宝华镇、南涧镇范围内的17个村委会,25个自然村、32个户点发生牛巴氏杆菌病,牛发病47头,死亡43头,死亡率为91.49%;治愈4头,治愈率为8.51%。
2 发病特点
此次疫病发生在初秋季,当时的气候、温差变化大。发病牛、为急性经过,来不及治疗就死亡,所以死亡率高。
发病户饲养的水牛和猪同厩者,猪也发病。
3 临床症状
病程多为急性经过。病牛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低头拱背,被毛粗乱无光,脉搏加快,肌肉震颤,鼻镜干燥,结膜潮红,有时呻吟,食欲不振。在颈部、咽喉部及胸前的皮下结缔组织出现炎性水肿。舌多伸出齿外,呈暗红色。呼吸困难,干咳,流泡沫样鼻汁。病牛流泪、流涎、磨牙,并出现急性结膜炎。大多因窒息而死亡。
4 病理剖检
病死牛皮下见大量出血点,心外膜、浆膜、黏膜及内脏有广泛的出血点;淋巴结肿胀,切面暗红色,有出血点;脾脏不肿大但有很少的出血点;胸腔内有纤维素性凝块和渗出液,胸膜有出血点;肺组织发生质变,切面呈大理石状花纹。
5 病原检查
采集病畜的心血、肝脏、脾脏病料作涂片,用美蓝染色镜检,见到多量的卵圆形、两端着色较深、中间部分着色较浅的杆菌。
根据发病特点、症状、尸体剖检和血片镜检,诊断为巴氏杆菌病。
6 防治
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广谱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加强护理并结合必要的对症疗法处理。
疫情发生后,根据疫点分布状况,用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菌苗对威胁区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共接种,牛出败苗4 951头。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