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北某肉鸡群发生一种以胸腹部、翅内侧等处羽毛脱落,皮肤呈紫红色或破溃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经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方法诊断为皮炎型葡萄球菌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细菌分离物具有多重耐药性,仅对氟苯尼考、利福平、青霉素极敏感。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细菌分离物对雏鸡具有高度致病性。
关键词:鸡;葡萄球菌病;皮炎;诊断
葡萄球菌病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鸡和其他鸟类的各种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引起禽类的腱鞘炎、化脓性关节炎、黏液囊炎、败血症、脐炎、眼炎,偶见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脑脊髓炎等多种病型。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空气、饲料、饮水、地面及物体表面。人及畜禽的皮肤、黏膜、肠道、呼吸道及乳腺中也有寄生。随着我国养鸡业集约化的迅速提高,近年来鸡葡萄球菌病的流行势头也愈加猛烈。因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使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008年8月,河北某鸡场饲养艾维茵肉鸡1000只,2周龄时鸡群开始发病,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少食或不食,部分病鸡腹泻,胸腹部、翅内侧等处羽毛脱落,皮肤呈紫红色,有的破溃,皮下浸润出血,经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动物回归试验等诊断为皮炎型鸡葡萄球菌病,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 无菌采取病鸡趾部、胸部、颈部及头部病变皮肤。
1.2 主要试剂
1.2.1 培养基及生化试剂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鲜血琼脂平板、三糖铁琼脂培养基(批号:070508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和甘露醇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2.2 抗菌药物 氟苯尼考、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新霉素、阿米卡星、泰乐菌素、阿奇霉素、替米考星、蒽诺沙星、利福平、强力霉素、喹噁啉、粘菌素、青霉素、新诺明、红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以上20种药物由有保定冀农动物药业公司提供);注射用硫酸链霉素(100万IU/支)和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2毫升,8万IU/支)为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3药敏片的制备参考 1992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养鸡场禽病检验手册》。
1.3 血浆 无菌采取健康家兔血液,与0.5%枸橼酸钠溶液按1︰4混合,2000转/分钟离心20分钟,分离出血浆。
1.4 实验动物 10日龄健康雏鸡。
1.5 细菌形态观察 无菌操作将病料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1.6 细菌分离、纯化及培养特性观察 病料无菌操作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置温箱37℃培养24小时镜检;纯化后划线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1.7 生化试验 将细菌分离物纯化后增菌培养,进行生化特性试验,生化项目及试验方法按文献进行。
1.8 药敏试验 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将细菌涂布到普通琼脂平板,将贴药敏片的平板置37℃ 温箱中培养18小时,取出观察结果,测量抑菌圈直径。按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判定敏感性的标准:20毫米以上,极敏;15~20毫米,高敏;10~14毫米,低敏;10毫米以下,耐药。
1.9 动物回归试验 取10日龄健康鸡10 只,分别给5 只鸡左翅皮下注射临床分离株24小时肉汤培养物0.2 毫升,其余5 只右翅皮下注射0.2毫升灭菌肉汤作为对照。隔离饲养、观察,发病或死亡者再作病原菌分离。
2 结果
2.1 细菌形态观察 病料中可见大量均匀一致、单个、成双或不规则葡萄串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2.2 细菌分离培养 细菌纯化培养后,涂片镜检可看到革兰氏阳性球菌,排列成葡萄串状,无芽孢,无鞭毛。在普通琼脂平板形成湿润、光滑、隆起的圆形菌落,直径1~2毫米,乳白色。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形成湿润、光滑、隆起、边缘整齐,直径1~2毫米的菌落,菌落周围有溶血环。
2.3 生化试验 该菌株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产酸不产气,该菌在三糖铁培养基上斜面和底层均产酸、不产生H2S,不产气;血浆凝固酶试验和过氧化氢酶试验皆为阳性。结果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征。
2.4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氟苯尼考、利福平、青霉素极敏感,对阿米卡星、黏菌素高敏,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详见表1)。
注:V表示极敏;H表示高敏;L表示低敏;B表示耐药。
2.5 动物回归试验结果 皮下接种5只雏鸡,经24小时 后试验鸡出现精神委顿,其中3 只试验鸡死于注菌后24~36小时。剖检可见皮肤呈紫色浮肿,皮下充血,胸腹部有散在出血斑。死雏病料接种培养后,分离到病原菌。对照组雏鸡全部健康存活。
3 讨论
3.1本试验中,从病鸡病料分离到1株细菌分离物,根据培养特性观察、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结果可将该菌株判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送检的病鸡剖检病变特征为皮肤呈紫红色,有的破溃,皮下浸润出血。综合临床剖检病变和微生物学诊断结果可以初步判定送检病鸡为皮炎型鸡葡萄球菌病。
3.2 通过药敏试验,建议使用氟苯尼考或青霉素来控制本病。葡萄球菌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在做葡萄球菌感染治疗时,最好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才不至于延误治疗时机,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3.3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空气、饲养环境、土壤、孵化及禽类加工车间,健康鸡的体表、结膜及肠道中均有存在,大多数葡萄球菌被认为是正常菌群,有一些葡萄球菌有潜在的致病性,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进入机体引起疾病。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环境污染度、饲养密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因此防治本病的关键是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消除使鸡产生外伤的因素,如保持笼、网、禽舍的光滑平整,保证垫料的质量,减少鸡爪垫的损伤。合理调整饲养密度,注意控制鸡舍温度、湿度和通风。搞好环境卫生,定期用0.3%过氧乙酸带鸡喷雾消毒。尽量避免或减轻应激因素,加强禽群的饲养管理,保证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对本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坚持鸡群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