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影响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10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59

最近由于季节与环境的影响,使大量的饲料原料产生霉变,造成将近30%—40%左右的饲料被霉菌污染而浪费,而且影响畜禽的生产,为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帮助养殖户减少经济损失,结合我公司800技术咨询电话近期接到的较多与霉菌毒素有关的问题,将霉菌毒素的病理变化与影响总结如下,希望能帮助大家认识霉菌毒素,加强对霉菌毒素的预防工作。

各种饲料如花生饼、玉米、谷类、豆类及其饼粕类等由于收割的季节、保管贮存不当,极易被各种霉菌感染并生长,主要有黄曲霉、烟曲霉、黑曲霉、土曲霉和青曲霉等。其中黄曲霉主要使饲料霉变,烟曲霉主要污染垫料及饲料,对环境抵抗力很强。霉菌主要是以幼龄畜禽为侵害对象,主要引起肺脏的病变和部分的神经症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与繁殖过程中分泌的内毒素和外毒素。常见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F-2毒素、T-2毒素。主要侵害肝脏和肾脏,没有安全阀,少量就会有致癌作用,同时在体内有累积效应。

蛋鸡的霉菌及其毒素中毒

1.临床症状:

黄曲霉菌主要侵害雏鸡的肺脏以及气囊和气管等,又称为雏鸡肺炎,呈现急性流行过程,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但不伴有罗音,另外还表现口渴、下痢、食欲不振、嗜睡,进行性消瘦,常呆立或卧在角落处,伸颈张口喘气,死亡率高达50%。成年家禽患病多为慢性经过,死亡率不高。主要表现产蛋率下降10%—20%。另外,饲料中霉菌过高导致钙磷吸收障碍,从而影响蛋壳的品质,个别出现跛行,走路不稳等神经症状。长期使用霉菌过高的饲料,可导致鸡群软骨病的发生,影响鸡群的免疫应答,损害肝脏,高产蛋鸡 易发生脂肪肝出血综合症。

2.病理变化:

剖检见肺、气囊、支气管和气管出现病灶,散在黄白色小米粒至豆大的结节,其内部呈黄白色干酪样。

3.预防措施:

①禁止使用霉变饲料。

②注意鸡舍环境,加强通风换气,防止潮湿和积水。

③发病后,病鸡可用碘化钾口服治疗,每升水加5—10g有一定的疗效。制霉菌素也有一定的作用,其用量:成鸡15—20mg/日,雏鸡3—5mg/日,混合饲料喂服3—5天,也可在饲料中加喂大蒜,每只5g,每日2次,连用3天。

④雨季或潮湿季节要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防止霉菌的生长与繁殖。

猪霉菌中毒

猪只采食了发霉的饲料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其中仔猪和妊娠母猪较为敏感。霉菌常寄生于含淀粉的饲料原料上,当温度28℃和湿度80%的适宜环境中,可在其内大量生长繁殖,在这过程中产生并释放有毒物质。

1.临床症状:

①仔猪:中毒仔猪常急性发作,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头弯向一侧,头顶墙壁,数天内死亡。

②大猪:病程较长,呈慢性经过。一般表现体温正常,初期食欲减退,在嘴、耳、四肢内侧和腹部皮肤出现红斑,后期食欲废绝,腹痛,下痢或便秘,粪便中夹有粘液和血液。

③妊娠母猪:表现死胎、木乃伊、流产或新生仔猪死亡率上升,以及产后发情的不正常;

④青年母猪:饲料中含0.1—0.15ppm,引起青年母猪阴门红肿,子宫体积和重量增加,表现发情或临产症状。

⑤哺乳期母猪:表现为逐渐的拒食,表现持续发情或发情周期延长,影响哺乳期乳猪成活率;

⑥大剂量霉菌毒即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超过5ppm时,母猪会出现直肠和阴道脱出的现象。

⑦公猪:幼龄公猪睾丸发育不良;成年公猪表现睾丸萎缩,精子生成减少,活力下降。

2.病理变化:

肝肿大,色淡黄,淋巴结水肿,病程长的病例,皮下组织黄染,胸腹膜、肾、胃肠道出血;急性病例突出变化是胆囊粘膜下层严重水肿。

3.预防措施:

①治疗:暂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发病后及时更换霉变原料并进行对症治疗。可用0.1%高锰酸钾,温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进行洗胃或灌肠,然后内服盐类泻药,如硫酸钠30-50g,水1升,一次内服;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500ml,5%维生素C 5—15ml,40%乌洛托品20ml;同时皮下注射20%安钠咖5—10毫升,以强心排毒。

②预防:从根本上防止饲料霉变及其使用。对易发霉的饲料原料要在保存时,注意水份和温、湿度的控制,最好便其快速干燥,置于干燥低温及通风处保存。对于轻微发霉的饲料,可用霉菌吸附剂进行对霉菌毒素的吸附和生物处理,减少中毒情况的发生,而且使用方便,无残留。对于发霉严重的原料,绝对禁止饲喂

诊断依据

疾病的突然性和群发性;疾病的流传快、死亡率高;疾病的发生同摄取的饲料彼此有关;无康复周期,而是发病和死亡率数目在增多;某些器官和系统的特征性损害现象,通过霉菌毒素少量多次进入机体,直接损害肝脏和其他各系统,同时影响免疫器官的免疫应答与免疫细胞的增殖,易继发其他疾病

结束语

由于今年的玉米湿度大,普遍存在霉变的可能,所以各养殖场(户)要提高警惕,注意畜禽的表现,有些临床症状不是病理的征兆或是预混料的所致,请认真阅读上述文字,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