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蛋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继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2-1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461

大肠杆菌病在各种日龄段都会感染,特别是育雏与育成阶段被侵袭的可能性非常大。另外由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且此病会继发和并发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对养鸡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下面就某养殖场的案例进行具体的病例及诊断分析。

发病及情况分析

某养殖场饲养2000只蛋鸡,50多日龄出现过呼吸道,初期死鸡不明显,诊断为鸡慢性呼吸道病,投0.05%强力霉素,病情未得到控制,鸡只精神状态转差,死亡数也随之增加,从发病到痊愈持续20天左右。

大肠杆菌病属于条件性疾病,当存在某些诱因时极有可能出现大肠杆菌参与的并发与继发感染,本养殖场初期感染呼吸道病,是因治疗及饲养管理不善继发感染了大肠杆菌病。

临床症状表现

发病鸡只表现精神萎靡、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有轻微的咳嗽、伸脖、流鼻涕、流泪、甩头、呼吸困难、有呼吸道罗音,几天后呼吸道症状加重,有个别鸡拉黄绿色粪便,并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的粪便,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甚至瘫痪。

鸡大肠杆菌病没有特征的临床表现,与鸡只的发病日龄、病程长短、有无继发与并发感染有很大关系,从此病例分析慢性呼吸道症状明显。

剖检病变分析

最初病死鸡气囊增厚、混浊、并附有黄色干酪样物,肝表面有黄白色或灰黄色条状坏死灶,心包膜增厚;最后病变由气囊炎发展到心包及肝表面有黄色纤维素膜覆盖(包心包肝),个别鸡有淡黄色腹水。

临床诊断

起初根据症状误诊为鸡慢性呼吸道病,后根据病变及病原菌的鉴别培养(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成红色菌落),确诊为大肠杆菌感染。

药物治疗与结果

发病初期,用一个疗程(4天)的强力霉素未见效果;确诊后,根据药敏试验,联合投药红霉素(0.04%)和氟苯尼考(0.04%)一个疗程(5天),病情得到控制,病死鸡明显减少,停药两天后,继续投药红霉素(0.03%)和氟苯尼考(0.03%)一个疗程(3天),同时饮水Vc(0.03%),挑出发病严重的鸡只肌肉注射5万国际单位的丁胺卡那。与此同时,加强带鸡消毒、冲洗饮水管,停药三天后鸡只精神状态好转,饮水采食基本恢复正常。

综合防治

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在饲养条件不适宜或有其他诱因存在的情况下易引发此病,所以在预防此病上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饲养管理:

从育雏期着手,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如育雏舍要经过清扫、冲洗、喷雾和熏蒸四步消毒。在育雏期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要及时分群切忌不可密度过大和通风不良。应选用几种广普、高效、低毒的消毒液定期交替喷雾消毒、尽可能减少鸡舍环境中的细菌数量,饮用一些抗菌药和多维电解质,以增强鸡群的抗病力。

2. 传染性因素:

主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些传染病;如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都可诱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或者因大肠杆菌病发生的同时又混合感染了其它传染病,这样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突然增高,一般成急性经过。对于这些疾病可以采取免疫预防,这样也就间接的起到预防和减少了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3. 治疗措施:

鸡群发病后可用药物进行防治,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因此防治本病时,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或选用本场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全群给药,能收到满意效果。同时还应避免选择一些单一的原粉,而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复合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用药的剂量和疗程要根据药物的用法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足够的疗程时间,但药量不可过大,以防中毒。

4. 免疫接种:

接种大肠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本病的发生,但是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多而复杂,一般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对已发生污染的鸡可以用本厂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

总之,当前鸡大肠杆菌病防治应根据流行特点,选择特效药物及注意本病发生是继发感染或原发感染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手段,并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鸡。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