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球虫病防治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1-30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63

鸡球虫病是幼鸡常见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以3周龄-7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染,春、夏季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由于球虫耐药性强,不少抗球虫药开始应用时有效,不久就出现了耐药虫株,效果逐渐下降,有的甚至被淘汰,给球虫病的防治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如何确实有效地防治鸡球虫病,是广大养鸡户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为了满足一些养鸡场户的要求,现将鸡球虫病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1、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染源 球虫病主要是通过粪便污染场地、饲料、饮水和用具而传播,因此搞好鸡群的环境卫生是防治球虫病的中心环节。通常球虫卵囊随粪便排出后,在外界一定条件下,需1日-3日才能发育成有感染性的孢子卵囊,因此,鸡场中的粪便如能每天清除,可以大大减少发病率;育雏最好采用网上育雏法,使雏鸡不与粪便接触;育雏室及青年鸡舍在使用前要彻底消毒,地面、墙壁、饲养管理用具等用热碱水消毒,有运动场者,要铲除老土换新上;垫料要勤换,保持干燥;饲养管理人员出入鸡舍应更换鞋子;在发病场,污染的垫料要集中烧毁,饲养用具用5%的漂白粉或20%生石灰水浸泡消毒,粪便宜堆集进行发酵处理,死鸡要烧掉或深埋。

2、提前对球虫病进行药物预防 要完全防止球虫卵囊侵入鸡场,是很困难的,因此球虫病的预防还是离不开投放药物。过去球虫病多发生于15日龄以后的雏鸡、所以一般从第3周起开始添加预防性药物。但现在球虫病的发生已有提前,15日龄前的雏鸡发生球虫病已不鲜见,所以应根据当地球虫病的发生情况提早投药,可在7日龄-9日龄就开始投药预防。

3、预防性投药与治疗性投药 根据抗球虫药的不同特性进行预防性投药与治疗性投药,这样应用有的放矢,效果较好。预防性投药一般选用克球粉、氯苯狐、氨丙琳、新球丹、盐霉素等抗球虫药。当临床上已确认发生球虫病时,必须选用在短期内能杀灭原虫的治疗药物,如球净、复方敌菌净、复方泰灭净、施得福(以上均为磺胺类药物制剂)、氨丙琳、盐霉素、新球丹等。一般抗球虫药的疗程多为3天-5天,在临诊实践中收效不佳,病情反复较大,如将用药时间延长至7天-9天,可收到较好效果。

4、轮换用药 这样减小耐药性的产生 球虫几乎对所有的抗球虫药都会产生强弱不等的耐药性,长期连续应用一种抗球虫药,会使球虫产生耐药性,导致药物药效下降,甚至失效。防止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对策,是间隔轮换交替使用抗球虫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耐药性会每年发生变化,因此掌握本地区球虫对哪些药物具有耐药性,对哪些药物敏感,做到有针对性的交替轮换用药,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更替使用不同的药物,可半年一换,也可几个月一换,甚至一批鸡换一种抗球虫药。

5、配合用药 使用球虫药时,配合应用其它药物,可以改善机体机能,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或者减轻球虫药的副作用。如鸡群血便严重时,配合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药物,可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应用磺胺类抗球虫药时,会抑制合成维生素B1和维生素K的微生物,引起机体维生素B1和维生素K的缺乏,所以应加以补给,同时还应注意配合应用碳酸氢钠或肾肿灵等,以减轻药物对鸡肾脏的副作用。但是在应用氨丙琳时,由于它是硫胺素的拮抗剂,所以必须减少饲料中维生素B1的含量,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